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2日 星期五

    荒芜的戈壁 葳蕤的青春

    ——舞剧《戈壁青春》创作演出的前前后后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通讯员 王一坤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2日 07版)

        一位年轻人,响应祖国的号召,辗转来到了戈壁深处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这里荒凉,却有着原始的美;这里偏僻,却有着人间的爱。当几十年后他老去时,脑海永远怀念的,还是那段留下了他青春岁月的地方。大型舞剧《戈壁青春》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它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精心编排,以军垦三代人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荒芜戈壁中永不褪色的奋斗精神。

     

        舞剧共分为六幕,荡气回肠的集体舞、优美动人的独舞和双人舞,把观众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舞剧自2014年创作演出后,受到观众好评,被认为是多年来不可多得的一台好节目。

     

    故事的由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生产建设兵团,也是中国最大的兼具戍边屯垦、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特殊行政区划单位。61年来,兵团三代人在荒芜的戈壁上历尽艰辛,留下无数感人故事。

     

        很多兵团人当初放弃了在内地发展的良好机会,放弃了都市的繁华,放弃了承欢父母膝下的时光,义无反顾地来到西北边陲,在物质贫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远离亲人的边疆屯垦戍边,实践着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不悔誓言。舞剧的总导演帅晓军介绍说,舞剧《戈壁青春》就是选择了平凡而真实的兵团人作为原型,以兵团一名普通支边青年的故事为线索,贯穿军垦三代人的不同命运和选择,刻画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发展中具有典型性的群体形象。故事就在亲人和爱人间的牵绊中纠缠着展开。

     

    创作的激情

     

        舞剧以倒叙的手法和舞蹈的形式,通过人物故事立体地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每个人都有青春,可他们的青春不一样,他们是兵团人。他们把青春播种在茫茫戈壁,收获坚韧的生命与共和国的安宁。舞剧并不复述历史,也不呼喊口号,而是立足于兵团建设的历史厚度,关注身处其中的人物命运,以适于舞蹈艺术的方式表现他们的情感和担当。”编剧许锐基于这样的理解与认识,在深入兵团体验生活后,创作了这部舞剧。

     

        许锐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兵团的历史都交织着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考验着人性与民族的韧性,所以兵团题材是永恒的题材,是不过时的题材。兵团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坚守、奋斗,也是中国梦里的一个华彩乐章。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多样的当下,选择兵团人题材创作舞剧作品,不仅是对兵团成立61年的纪念,更是为了在纪念中找回当年那种激情和力量。”

     

    演出的热烈

     

        每个人都有梦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的梦想就是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收获果实、收获希望。当演出的大幕刚刚拉上时,所有观众都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许多人是含着眼泪看完了这部舞剧的。观众李新明感动地说:“没想到舞剧也让我激动万分。因为它演的就是我的父母当年的生活,它演的故事就是我从小听说和看到的东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领导申健介绍,他们专门邀请专家学者对舞剧进行了深入研讨,不断地排练,再深入基层单位进行演出,反复征求意见。

     

        老军垦战士赵广新深情地说:“看了《戈壁青春》,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为祖国奉献青春、为祖国奉献一辈子,是我们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现在年轻人能记得这段历史,我们感到很欣慰。没有当初的艰难,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看了舞剧,我觉得自己的一生值了。”(本报记者 王 瑟 本报通讯员 王一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