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

    美猎杀“伊斯兰国”大管家收获几何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1日 12版)

        美军特种部队近日突袭叙利亚边境地区,猎杀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高级将领、掌控财政大权的阿布·沙耶夫,被称为一次完美的斩首行动。这是自美军空袭“伊斯兰国”以来,特种部队在总统奥巴马的命令下,首次执行地面攻击任务。

        据《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凌晨,20多名“三角洲部队”突击人员乘坐黑鹰直升机和V-22鱼鹰战机潜入叙利亚境内,击毙阿布·沙耶夫和10多名武装分子,俘获了阿布·沙耶夫的妻子。之前,美国特种部队也多次执行地面突袭任务,但仅限于解救人质。白宫事后证实称,突袭行动是由奥巴马下令发起的,事先没有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进行沟通,参与行动的作战人员均全身而返。白宫表示,阿布·沙耶夫是“伊斯兰国”的“资深领导”之一,扮演着首席财务官的角色,主管“伊斯兰国”的非法石油和天然气业务的运营,而能源业务是“伊斯兰国”的主要经济来源。

        奥巴马此前曾承诺不向伊拉克派遣地面作战部队,只对“伊斯兰国”实施空中打击。对此,奥巴马政府官员出面澄清说,小部分美军特种部队在中东的地面行动不违背奥巴马的承诺。美智库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扎拉特认为,奥巴马政府仍然担心美会被再次拖入中东反恐战争的泥潭。

        美国军方对此次猎杀行动甚为满意。有媒体援引五角大楼官员的话称,猎杀阿布·沙耶夫对“伊斯兰国”造成的打击是长期的,至少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美军的这次行动削弱了“伊斯兰国”的谋生能力。美军前将领马克赫特林对媒体称,这次猎杀行动取得了两大成果。一是定点清除了“伊斯兰国”大管家,获取了“伊斯兰国”洗钱和吸金的内幕情报;二是掌握了“伊斯兰国”如何招募成员的信息。《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近几周“伊斯兰国”势力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出现了扩大的迹象,美军的此次猎杀行动无疑给“伊斯兰国”一记迎头痛击,是打击“伊斯兰国”战役的一大亮点。

        然而,此间不少专家指出,美军猎杀阿布·沙耶夫,虽斩断“伊斯兰国”的一条得力臂膀,但这并不预示着美打击“伊斯兰国”的战略向成功逆转。猎杀阿布·沙耶夫的效应如同猎杀本·拉登,并不能影响整个反恐局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国家安全问题评论员朱丽叶特·海亚姆认为,阿布·沙耶夫的死并不能切断“伊斯兰国”的经济来源,因为“伊斯兰国”的运营并不是靠某个核心人物。“伊斯兰国”近日便占领并血洗了伊拉克重镇拉马迪,使伊拉克和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战略遭受巨大挫折。因此,奥巴马政府不应将特种部队的这次猎杀行动过度政治化,而是应该从战略层面思考接下来如何反恐。(本报华盛顿5月19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