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

    三严三实·我们这样做

    社区减负 职能归位

    作者: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区委书记 邱继兴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1日 04版)

        有人说:社区是根针,千条万线都穿针上;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到现在,社区变成了缸,连汤都不漏。这些虽然不完全对,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当下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

     

        社区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摊派事务多、盖章证明多、指标任务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真正让社区减负减压、增质增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今年1月,长沙市雨花区委、区政府启动了社区减负增效改革,尽最大努力去行政化,去掉一些社区不该干的事,真正让社区职责回归本位,用更多的时间去服务社区居民。

     

        那么,改革效果如何?怎样把改革进一步落细、落实、落小?5月18日下午,我前往东塘街道政院社区调研。

     

        政院社区是单位型社区,也是全国文明示范社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离退休干部,居民素质非常高。之前我来过两次。一路上,社区主任吴萍详细地介绍了社区减负增效改革试点情况。她告诉我,社区之前承担的行政事务工作有500多项,现在只剩下100多项,以前是天天围着行政事务转,人累心也累。现在终于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围着居民服务转了,人累但心不累。

     

        在社区里,我们还偶遇了社区居民周崇光。当他了解到我们的身份之后,这位72岁的老人连着竖了三次大拇指。同时,周崇光老人还提出,社区应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接下来的座谈会,我们还专门邀请了社区几位协会负责人参加,这些负责人都是离退休老干部。他们热情都非常高,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发挥自己的专长,在社区的支持和帮助下,近两年先后成立了摄影社、大讲堂、书画院、歌舞队等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家表示,自己不仅仅是社区幸福元素的创造者,也是幸福元素的受益者,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社区协会组织建设。

     

        社区减负增效改革,减负是良好的开始,是一个坚实的基础,更为关键的第二个阶段,是党委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责任,进一步激发社区自身的活力。活力怎么来?大家认为,活力在群众自己。社区得搭台子、铺路子,得多发动群众。特别是找准带头人、发掘明白人、激发热心人,指导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真正让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对话之中,感受到居民对社区减负增效改革非常支持,我特别欣慰。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我们要继续把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只要群众认可的,就要真改真干,真正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民生幸福化”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龙军 本报特约记者禹爱华采访整理)

     

    记者短评

     

    减负增效迈向“社区善治”

     

        多年来,社区负担重的问题一直反映强烈,特别是当前面向社区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考核创建评比、挂牌、盖章和工作台账等过繁过杂,牵扯了社区大量时间精力,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

     

        社区“减负增效”,是回应基层期盼,也是连接“最后一公里”的必然选择。雨花区改革向社区减负开刀,对社区承担的事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实实在在为社区减轻了负担。同时,通过为社区减负,让社区工作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为老百姓服务上来,社区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雨花区通过减负增效改革,实现了孤立僵化的“社区管治”向高效、联动、共融共享的“社区善治”转变,这样才能让社区成为群众的幸福家园、休憩乐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