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

    民革:以智扶贫,乌蒙焕新颜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8日 11版)
    图为民革党员邓兴贵向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介绍其企业用建筑垃圾生产的保温砖。该企业目前正与纳雍接洽投资相关事宜。资料图片

        “纳、威、赫,去不得”,流传于乌蒙山区的一句民谣,道出贵州毕节封闭落后,其中以纳雍、威宁、赫章三县为甚,谁家也不愿把姑娘嫁到这里来。

     

        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民革中央1991年将纳雍县确定为定点扶贫联系县和参政议政多党合作建设基地。25年来,民革协助当地中共党委政府,不仅推动当地改变了落后的面貌,更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不脱钩、不断线”的庄重承诺

     

        大山深处,柳暗花明,鲜花簇拥着崭新的坪子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环保垃圾箱等现代化设施很难让人与四周的大山联系起来。近年来,民革中央帮助坪子村改变了村容村貌,还拉长樱桃产业链,积极发展林下养鸡、高山养羊等养殖产业,群众逐渐富起来了。

     

        1992年的纳雍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当时民革中央首次组织农、林、牧等方面的专家对纳雍进行了为期8天的扶贫考察。不堪风雨的茅屋点缀着大山,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在乡村小学前后徘徊,村民最常吃的是芋头蘸辣子、盐巴,这些场景深深刺痛着民革的专家们:“这么好的山水,人居然那么穷!”

     

        当时,纳雍是毕节地区最落后的县之一。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定点扶贫联系县,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说:“当时的民革领导提出,我们要啃就啃硬骨头,骨头不硬没有味道,所以就选择了纳雍。”

     

        从此,“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成为民革对纳雍人民的庄重承诺,纳雍的发展与民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二十多年来,纳雍的发展凝聚着民革的心血,民革领导和各个方面对纳雍的关爱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党聚力为纳雍扶贫

     

        二十多年间,民革从中央领导到普通党员,翻山涉水,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了这里。何丕洁说:“在这20多年里,我们一直没有离开毕节,没有离开纳雍。我们发挥我们的优势,举全党之力为纳雍扶贫做工作。”

     

        扶贫伊始,民革中央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打造重点产业、提高当地财政收入上。经深入调研考察,民革中央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开发煤炭等资源优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整体帮扶思路,并组织专家在设计规划、管理体制、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

     

        在民革中央联系协助下,总投资100亿元的两个电厂已并网发电十余年,使纳雍县成为“西电东送”“黔电送粤”的重要能源基地。此外,总投资20亿元的无机粉体环保纸项目也已具备机器设备进场安装条件,预计今年6月即可试投产。有了支柱产业,纳雍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群众的小康路正越走越宽阔。

     

        2011年,民革中央还探索建立了东部十省市联手帮扶纳雍工作机制。到现在,参与到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地方组织早已不局限于十个省市,越来越多的民革地方组织把帮扶触角伸向了这里。

     

        这期间,一大批民革知识分子、企业家和其他社会人士为纳雍付出了大量心血。许多民革党员给纳雍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河北资深创业教育专家任继成教授在纳雍举办了多期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班;安顺蔬菜种植专家李国瑞一次又一次地赶往纳雍,常年为农民进行商品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提升“造血”机能 助力深化改革

     

        “你几岁了?”“十岁了。”“为什么不回家吃饭?”“家远。”“中午吃什么?”“没得吃。”2007年,核桃寨村小学门口的一次对话,深深震撼了民革党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此后,他带领集团在纳雍建起了包括“3·20教育扶贫项目”、贫困生助学、师资培训、学校修缮等在内的立体化教育帮扶体系,累计投入逾千万元。2013年受帮扶的19名学生全部考上重点大学,在当地引起轰动。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民革始终认为,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升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是脱贫的根本出路。二十多年来,民革始终坚持智力帮扶,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推动纳雍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把各项帮扶工作推向深入。

     

        民革中央会同当地中共党委政府,探索一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核桃寨村,学校校长任村主任,村支书任学校副校长,交叉管理;学校教师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利用现场授课、远程教育等手段为村民传授文化知识,培训农业技能,普及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各类学习培训在更新村民观念、提高村民技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少参加过培训的农民成为养殖能手、种植大户,率先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民革中央还选派大量干部到纳雍挂职。挂职干部在给当地带来新鲜思想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挂职副县长杨海燕表示,挂职让她更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为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