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5日 星期五

    成都:正在崛起的“航空大都市”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网记者 雷建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5日 08版)

        本报成都5月14日电(记者李晓东、危兆盖 光明网记者雷建)5月13日至15日,以“为推动临空经济,共筑航空大都市”为主题的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球航空领域的企业高管和专家齐聚蓉城,分享世界各地在机场规划和建设、临空产业发展和建设等方面的理念和思路,并为成都总投资700亿元的新机场建设出谋划策。

        据了解,2015年1月,成都新机场建设获得国家批准立项。今年年底,成都新机场将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将投入使用。成都,作为中国“航空第四城”,2014年,双流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771.2万人次,全球排名38位左右;货邮吞吐量54.8万吨,全球排名44位左右。成都双流机场分别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Routes颁发的“亚太区最佳机场成就奖”,今年3月独家获得Skytrax颁发的“中国地区最佳机场”奖。

        作为中国西部的门户和重要的窗口城市,对于发展航空大都市和临空经济,成都有很大的发展资源。此次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选择在成都召开,对成都来说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成都机场总经理潘刚军介绍,成都新机场将围绕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突破单一运输功能,通过内圈小型机场城的建设与外围大型航空城的发展,实现机场与临空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机场、航空城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

        “对中国来说,‘航空大都市’概念越来越重要。”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主席、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航空商业中心主任约翰·卡萨达说,“航空大都市”是一座城市的商业中心,它不仅仅是一个包含了跑道和航站楼的机场,更多的是一个拥有空运、铁路、高速公路发达交通体系,以及有完善的商业配套建设、酒店、娱乐设施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所有配套建设都将会围绕机场来发展。

        约翰·卡萨达认为:“成都机场是中西部地区唯一开通直达美国和非洲、拥有最多欧洲和中东航线的机场。临港经济发展成熟,并已初具规模,可以趁此次世界机场大会在成都召开的机会,向全球各个地方学习先进的机场建设经验,从而更好地建设成都的新机场,使成都真正成为‘航空大都市’。”

        “随着成都新机场的建设,毫无疑问,不久的将来成都会和北京、上海、广州一起,进入中国航空城第一方阵。”国家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说,世界机场城市大会第二次来到中国,表明了全球业界对中国临空经济和“航空大都市”发展的浓厚兴趣和普遍共识,也表明中国西部尤其是成都作为未来临空经济发展新蓝海的强大引力和巨大潜力。

        潘刚军介绍,新机场将按照总体规划满足远期90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设计,规划建设“四纵两横”共6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约为126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预计到2020年,成都地区旅客吞吐量将达6200万人次,远期将达1.2亿左右。成都新机场将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起到桥梁作用,把四川连向世界,使成都成为真正的“中国第四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