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塑造旅游特区的文化品质

    ——专家把脉海南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陈恒 钟超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4日 11版)
    大型歌舞《三亚千古情》演出现场。资料图片
    “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现场。钟超摄

    编者按

     

        旅游文化一直是深圳文博会的重要展示内容。近期,海南省委提出了“打造中国的旅游特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旅游岛升级版”的目标,开启了建设国际旅游岛升级版的新征程。“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旅游岛升级版”给海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新机遇?海南文化产业存在哪些问题和制约?未来产业发展路在何方?在由海南省委宣传部和光明日报主办的“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业界专家和企业家对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建言献策。同期,由海南省委宣传部委托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海南国际创意港承担的《海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编撰启动,该报告将为海南“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框架性建议。

     

    顶层设计求突破:既要有视野又要接地气

     

        ■机遇:早在2009年底,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引进创意产业人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动漫游戏等各类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随后,“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旅游岛升级版”也都给海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随着顶层设计的提出和推进,近年来海南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提升。2011年、2012年、2013年增加值分别为69.52亿元、85.91亿元、100.52亿元,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分别为2.8%、3.0%、3.2%。按可比价格计算,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比GDP增速高出5.8个百分点。但从全国来看,海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依然很弱。2013年,海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3个百分点。在历年的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海南省至今无一入选。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如何突破?座谈会上业界专家和企业家表示,当前,海南迫切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要寻找文化产业发展的本土路径,构建整体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说,要对海南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和“国际旅游岛”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评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发展资源,摸清文化产业发展的“家底”状况,挖掘独特的资源禀赋,建设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和区域国际环境,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规划,让规划可以“落地”。

     

        “这个顶层设计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与会专家表示,规划必须立足于海南文化产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通盘整合海南省人文资源、区位特色、自然禀赋和产业资源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比如文化旅游、影视基地建设、创意设计人才等,明确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看来,顶层设计既要有视野又要接地气。“省一级的规划要顾及全面,但作为一个县来说,文化产业发展什么,必须要依据县域特色因地制宜,产业布局要有重点,避免同质化情况出现。”

     

        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包霄林指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要着眼于海南省的定位、着眼中央赋予海南省的任务。“中央现在提出了宏大的战略,特别提出海南要成为中国向南海发展的服务基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海南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一定要服务于中央大局,顺势而为。”包霄林指出,海南省的核心任务,就是实现绿色崛起、打造旅游天堂。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河则认为,海南在发展中,保护好生态至关重要;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要特别强化打造南海经济核心区的目标和定位,努力把海南培育为南海经济核心区。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走差异化带状发展之路

     

        ■探索:文昌的航天公园、琼海的博鳌小镇、万宁的华侨农场……这些特色景点几乎成为海南各地市的代名词。鲜明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不断吸引来海南岛旅游的外地游客去体验特色文化的独特风情。文昌、琼海、万宁的特色文化景点与海口、三亚串珠成链,形成了海南岛东线的文化旅游带。

     

        早在2010年,海南省就提出了“一区三带九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一区”即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三带”即东线现代文化产业带、中线绿色文化产业带、西线特色文化产业带;“九重点”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旅游、体育健身、休闲疗养等重点产业。然而,座谈会上,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俊坦言,“三带”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对此,专家表示,海南省必须立足文化产业和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充分挖掘和协调特色文化资源,运用不对称战略思维,制定文化产业战略,实现文化产业差异化带状发展。

     

        “县以下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要通过项目整合,运用融合发展的思路,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营造产业发展优势,形成大范围产业集聚效应,拓展背后的文化价值,延伸市场链条,把整个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用活、用足、用充分。”张晓明指出。

     

        呈辉集团董事长陈辉说:“海南文化产业要有错位发展的思路,县的规划要接地气、有特色,产业布局要有重点,避免同质化。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每个县市都要找到一两个特色和重点,给游客一个必须来海南的理由。”

     

        张京成分析说,例如在文昌,农业占经济总量近一半,文化产业发展中一定要和农业相结合,把热带农业的休闲科普和文化产业、城镇化推进以及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也就是发展所谓的“文化+”。

     

        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余中元指出,在海南文化产业发展中,要注重挖掘保护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只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化才能走得长远。“我们的规划如果只盯住市场需求,迎合市场,就会失去前瞻性。未来规划不仅要适应市场需要,更要引领市场需求。要把海南东部、中部、西部各个区域的特色进行功能划分,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

     

        海南大学副教授罗晋京则指出,红色文化、南海文化、热带雨林文化、归侨文化、黎族苗族文化、养生文化等都是海南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但是海南各地对这些文化资源挖掘并不充分,如何激活特色文化活力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案例:在美丽的三亚,有一场演出让很多游客回味许久,那就是宋城演艺打造的《三亚千古情》。而除了这场演出,“三亚千古情”项目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商业模式,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了大象谷、名人山、“古今穿越巡游”、民间绝技演出等内容,文化和旅游在这个园区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深度交融。

     

        在项目入驻前,宋城集团对三亚夜游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通过对接市场需求,打造出《三亚千古情》这一独具特色的产品,填补了三亚文化旅游夜游市场的空白,弥补了旅游配套产品的缺失。

     

        “海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由政府推动向增加市场内生动力方向转变。要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坚持适度干预、引导为主的原则,让市场要素真正动起来。”在张晓明看来,要激活市场首先要研究几个需求:本地居民消费需求、产业需求、境内游客需求、境外游客需求等。

     

        李河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如何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如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让产业发展真正对接市场需求,实现内涵型的巧增长,都是促进海南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一个企业家衡量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我更关注它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北京中视东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高素梅指出,文化产业要在GDP中占有一定比例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和市场,仅仅靠政府支持,产业发展则不可能持久。

     

        北京新元文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良指出,在产业发展中资本运营是个重要角色。海南文化产业发展要有“弯道超车”的思路,把全球游客作为目标消费者,汇聚全国的人才和资本,打造适合全球投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目前,在海南以及我国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贪大求全”的现象。对此,专家表示,发展文化产业要大力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更多独具特色的小微文化企业,增强产业活力。

     

        “靠商业地产支撑文化产业的做法和模式未来将难以持续。未来,做文化产业就是要做文化,要寻找到文化要素的盈利模式。要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新供给派’的思路谋求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减税、开放市场、鼓励万众创业来激发市场活力,而不仅仅是靠给一块地的思路来发展。”张晓明说。

     

        “比如在海南文昌和万宁等地,南海文化、归侨文化、养生文化、书法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这里的文化产业发展注重打造一些特色小镇,将其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与旅游、农业、休闲观光等文化产业形态结合起来。”在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李媛媛看来,在具体操作层面特别是基层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产业发展边界不容易清晰界定。在发展中要让各个产业链能够互相渗透,把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结合起来考虑,拓展视野和思路。

     

        (本报记者 李慧 陈恒 钟超)

     

    链接

     

    海南文化产业发展差异化路径

     

        文昌:发展航天旅游产业

     

        随着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建成,文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航天效应的逐步放大将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入文昌,激发新的经济活力。文昌将全力加快国家发射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以航天发射产业为文化主体,包括航天科技教育、航天科普、航天实验、航天旅游等航天文化衍生产业在内的产业集群。

     

        琼海:打造特色小镇

     

        琼海拥有12个各具风情、传承文化、彰显风俗、突出特色、扶持产业的特色小镇,这是琼海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点、纽带和平台。未来这里将根据不同特色规划和建设3个国家农业公园,让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让农民和第三产业的从业者相融合,让农民成为建设者、经营者、管理者和受益者。

     

        万宁:发展冲浪产业

     

        在连续5年举办世界顶级大赛后,“冲浪万宁”已经成为全球冲浪视野中的一大品牌,万宁冲浪也开始进入产业化的新阶段。未来,万宁将争取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冲浪基地,对日月湾进行全面系统开发,规划建设日月湾冲浪主题公园、冲浪主题旅游景区,发展冲浪房地产等周边衍生产业,将万宁日月湾打造成为世界性的冲浪天堂。

     

        三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目前,三亚已形成文化旅游、会议展览、演艺娱乐等多种产业门类构成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渐形成城市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一心”、滨海文化景观带“一带”、南山创意新城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区增长极“两级”、东部现代文化区、西部历史文化区、北部热带农业文化区“三区”为主的文化产业布局。

     

        (李慧、陈恒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