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行进中国·创业创新的故事

    南开涌动创业潮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马超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4日 08版)
    图为书画篆刻工作室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作。资料照片

        一间具有欧式装修风格的玻璃屋,一排统一挂有橙色门牌的平板房,几截联结在一起的“集装箱”……在南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门前空地上冒出了这样几幢建筑物。一块橙色落地式牌匾标记了它们共同的名字——南开大学GENS BOX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头脑风暴、项目路演、可行性辩论……这些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每天上演于此,各种灵感、创意也迸发于此,一股创新创业的青春之潮在南开园中不断涌动,日益蓬勃。

     

    “南开创客”如雨后春笋

     

        “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创‘火箭计划——公益家教’模式,打破传统的‘公益组织伸手要钱,志愿者免费干活’的传统公益模式……”

     

        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南开大学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调研。在“火箭计划”展台前,刘延东对团队在服务公益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创业思路给予肯定。

     

        “我们很受鼓舞,我们一定会把这样的‘公益创业’模式做下去!” 团队CEO、2013级数学院本科生史径宇说。

     

        “火箭计划”公益创业项目发起于2014年6月,团队一方面向全校学生招募志愿者提供家教服务,另一方面招募需要家教的中学生学员,并建立数据库将双方匹配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向志愿者收取任何中介费用,而是鼓励他们将一到两次的家教所得用于捐助边远地区的“寒门学子”,实现“人人都能做公益”的理念。

     

        不仅如此,“火箭计划”还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盈利,维持团队自身运转。项目启动半年以来,团队累计帮助几千位贫困地区学子,并帮助大学生节约求职成本将近10万元。他们的项目在“2014年希望工程激励行动”中获得“年度优秀项目奖”。

     

        在南开大学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先后有23支像“火箭计划”这样的团队入驻运营:“安捷快递”通过合作打造“智能快件箱”等高新技术,破解制约投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农梦成真”通过“农业互联网”提高农民收入,并深入西部地区在当地建立书屋,帮助偏远地区提高教育文化水平,促进城乡互动……

     

        “现在入驻基地的团队大部分已经注册成立公司,后续成熟的团队只要通过‘路演’还会不断加入,我们随时‘虚左以待’。”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介绍。

     

        整个基地分为交流区、服务区、主题实践区、成果展示区4个区域,能够为创客们提供免费的流通工位、办公设施,已为160多个团队、800多名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GENS BOX”是基地的英文名字,意为“将军的聚集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谁知道十几或几十年后,从这里会有几个比尔·盖茨走出来呢?”创客们这样说。

     

    在“众创空间”孵化梦想

     

        “闯先生”团队的办公地点“闯吧”位于南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去年11月27日本报曾以《“闯先生”:一个大学生团队的创业“实验”》为题对其进行过报道。今年2月,“闯先生”作为天津市第一家创新型孵化器被正式授牌。

     

        “这种孵化器模式在全国还没有先例,我把它命名为‘众创空间2.0’。”“闯先生”董事长、南开大学2014级博士汤明磊介绍,所谓“众创空间2.0”,其核心在于“一校一会一站”,指的是在每一所高校都建立一个收集创业项目的社团“爱闯会”和一个服务创业就业的小站“闯吧”。不同于传统孵化器被动等待创业者“找上门”的模式,“闯先生”通常“主动出击”,寻找创业者并尝试为其解决团队、场地、资金、渠道、模式等多方面需求。

     

        汤明磊认为,“闯先生”本身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具有三个优势:依托实验室、擅长新媒体、了解学生创业。“闯先生”将服务对象定位为高校青年创业者、持有专利的青年教师、社会草根创业者与初创团队。目前已经与全国各地1000多支创业团队建立联系,为其中近百家提供深度孵化服务;在南开大学中,已经成功孵化“农梦成真”等十几家创业团队。

     

    让创业教育蔚然成风

     

        今年1月,南开大学创业班首期学员毕业典礼上,20余个创业项目“打包”亮相,其中7个项目进行了项目展示及现场融资,天津周边10个产业园区集中向创业班学员项目推介入园优势、孵化环境及绿色通道政策。“创业班主要瞄准创业的预孵化阶段,关注早期乃至种子期项目,做创业教育而非创业孵化,做学校能做、应该做、擅长做的事情,不做外部机构擅长做的事情。”创业班负责人、商学院院长张玉利教授认为,创业班为南开大学搭建了开放融合、注重公益、师资外部化、搭建微生态创业系统,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2014年10月,南开大学首期创业班开班,招募学员50人。“让创业者教授创业者”是创业班推崇的理念。因此,创业班聘请校友乃至社会中的企业家、投资人等业界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作为一个完全免费、不设学分和不授学位的教育项目,创业班最初录取的学员无人退出,旁听人数不断增加。

     

        创业班的开设为南开大学创业教学体系锦上添花。长期以来,南开大学开设《创新研究与训练》《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公选课,在小学期开设的《就业与创业实训》选修课聘请在国内外著名企业有丰富职业阅历的专业人士,以及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担任主讲教师,形成了“理论课、实务课、体验课”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每年参与这些课程和培训的学生超过8000人次。

     

        面向本科生的“创新百项工程”已坚持了13年,数万名学生从中受益;“知行南开”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迄今已实施4期,3000多名学生先后参与,形成了420多个调研报告或创意成果,“创青春”“微思考与小创新”等系列赛事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据南开大学校党委书记薛进文介绍,南开大学目前正在与南开区合作,将校园西部区域打造成为学生创业广场,并与天津市创业街项目深入融合、互动,“为所有青年创业者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本报记者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马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