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理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揭牌仪式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举行。经教育部批准,大理学院正式更名为大理大学。
34岁的范鹏飞来自湖北,已经担任这所滇西地区重点高校教授快4年了。在他的办公室里,长臂猿的毛绒玩具顽皮地悬挂着,表情有些无辜。它们“暴露”了这间房子主人的工作方向。至今,范鹏飞对我国6种长臂猿中的5种进行了种群数量调查和生态学研究,科研成果获得国际性认可。
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前臂长而得名。近年来,大理大学也在不断地延展自己的“臂长”,力争成为“云南先进、西部地区有广泛影响、南亚东南亚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苍山、洱海、白族风情,这是大理的三张名片。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漫步,身前是山,郁郁葱葱;身后是水,碧波荡漾;身旁是花,吐纳芳香。大理大学立足多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把区位优势用足用活,把特色文章写深写透,师生秉承“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以各自的力量,涵养一方水土。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我对学生的态度是严格而不严厉。”药学与化学学院教授蓝海气质优雅,言语柔和。这位全国优秀教师在学校的“百度贴吧”里被列为不容错过的老师,理由是“批改实验报告那叫一个细致”。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学生赠送的一个相框,上边是她和学生合影的集纳,并附有一段感言:“我记得读过这样一段话,人生一辈子,至少要找到一个知心朋友,一个对你终身受益的导师和一个相知的爱人。朋友我找到了,我想,导师我也找到了……”
钟翠兰清秀之中透着一股稳重,说话时手势语言丰富。来自广西的她,是大理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也是中华骨髓库第3821名捐献者。“捐献骨髓的经历让我明白,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也是自己快乐的源泉。”在她的感召下,更多的大理大学师生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
苏子峰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笑起来酣畅。他供职于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又是当地有名的“猪倌”。他发现云龙县光坪乡大发村的养猪户养的是新品种,用的却是老办法。他扎根下来搞调研,雄心勃勃搞试点,提供改圈、引种、派料一条龙服务。养猪户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大理大学的牌子在百姓心目中更亮堂了。
艺术学院的民族艺术馆里有不少“宝贝”,既搜集了当地民族风情的物件,也网罗了当地民间艺术拔尖人才。白族乐器制作工作室、白族木雕工作室、滇西少数民族音乐工作室邀请民间艺人拿起教鞭,手把手地传授技艺。院长赵全胜主攻民族音乐,在白族音乐的整理和保护上下了大力气,“研究民族音乐要始终在路上,开展田野调查,当务之急是进行博物馆式的原始保存,把资料收集、整理好”。
民族文化研究所藏在一个角落里,显得静谧、幽深。所长赵敏介绍说,研究所以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与白族历史文化研究。《南诏大理白族史论集》《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大理上下四千年》等科研成果,让这里凝聚不少目光关注,从而成为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
在涵养“一山一水一民族”的基础上,大理大学不断地溢出边界,向更高的目标行进。“当前,大理大学致力于培养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和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积极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办学空间的办学特色。”大理大学党委书记李兴华说。
(本报记者 王国平 任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