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德国法西斯投降70周年。这一天,记者来到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德俄历史博物馆,这里也被称作柏林-纳粹投降博物馆,每年一度的纪念活动在70周年之际更显得隆重庄严。原战胜国美、俄、英、法四国代表,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代表,还有来自这些国家的老兵,最后共同在投降书签字大厅举杯相庆,纪念5月8日解放日。
1985年二战胜利40周年时,时任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在联邦议会上明确宣布,不仅要把1945年5月8日看作是德国人的投降日,更要把它当作“解放日”来纪念,因为这是德国摆脱希特勒独裁的日子。
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占了纳粹德国的最后堡垒柏林,结束了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最后一仗。5月8日晚8时,各方代表聚集在位于柏林东部卡尔斯霍斯特原德国军事工程学校的礼堂,也是当时苏联红军攻打柏林的总部所在地。由于战胜国各方对投降书文本措辞的分歧,不得不临时进行修改,如把苏联军队改为红军等,而每处微小的修改,都得把文件的俄文文本和英文文本重新打字,之后修改稿又得通过译员仔细核对,以保证两种文字的意思一样。这样一直拖到5月9日零点16分各方代表才开始在投降书上签字。由于投降书生效期定在5月9日零点,所以签字人都将签字时间写成5月8日23点15分。目前俄罗斯把胜利日定为5月9日,而西方各国则仍把5月8日这一天作为胜利日庆祝。
投降书签字仪式由苏军元帅朱可夫主持,英国空军上将泰德、美国空军司令斯巴兹将军和法军总司令塔西厄将军与苏联朱可夫元帅并排坐在一起。5月9日凌晨,朱可夫大声宣布:“受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政府的委托,投降书签定仪式开始,请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进入大厅。”
参加投降签字仪式的德国代表在英国士兵的监护下进入大厅,他们是陆军元帅凯特尔、海军上将弗雷德保和空军上将什图姆夫。凯特尔戴着白色手套的手上仍然拿着他的元帅手杖,他环视了一下房间,仿佛是在查看战场的地形,完全没有那种已被打败和吓倒的神态。当朱可夫宣布签字开始时,凯特尔的脸上才出现沮丧的表情,他用颤抖的手在全部9份投降书上签了字。他签完字站起来时,单眼镜掉了下来,挂在镜绳上。
三个德国法西斯代表最后向盟军代表鞠躬敬礼之后,低着脑袋退出大厅。这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欢呼雀跃,互相祝贺胜利。
从1967年到1994年,投降书签字所在地改为苏军攻占柏林和德军投降历史博物馆,现改名为“柏林-卡尔斯霍斯特博物馆”,它由德俄两国共同组成的一个协会负责管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由两个曾在战争中互为敌国的国家共有的博物馆,也就是曾经的战败者和胜利者共同在一个历史地点纪念同一个历史时刻。
博物馆共三层16个展厅,展品资料达1.5万件。特别值得一看的是签署投降书的展厅,大厅的摆设完全保留了70年前的模样。大厅的前方摆放着十几张长条桌,每张桌子上都铺着深绿色的桌布,上面摆放着玻璃水瓶、水杯和烟灰缸。在靠近墙壁的一张桌子上,依次插着四面小国旗,分别是英国、苏联、美国和法国的国旗,原来签字的桌上仍摆放着有英、德、俄三种文字的德国无条件投降书签字原件。
5月8日上午10点,经过重新布置,题为“胜利与解放”的纪念战胜法西斯70周年特别展览隆重开幕,早已等候的观众鱼贯而入。照片、历史资料、文件等等,这些鲜活的实物忠实地记录并讲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特别是法西斯分子违背人性的战争罪行,以及战争给无辜平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让人刻骨铭心。
这一天里,读书会、讨论会、演讲等,一场场活动紧扣二战主题,接连展开。犹太人后裔、20岁的达尼尔讲述了他曾祖父如何遭纳粹分子迫害、险些丧命的经历。他高声呼吁“永远不战争”,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俄罗斯儿童合唱队和俄罗斯阿列克歌舞团演出了精彩的节目。当俄罗斯女歌唱家唱起《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时,现场观众激动地附和吟唱。
22点,庆祝活动进入高潮。德国政府有关领导、社会各界名人、战胜国代表、原苏联老兵等一同涌入投降书签字大厅,人们相互敬酒庆祝,再现了70年前投降书签定后的场景。夜深之际,五彩缤纷的烟火腾空而起,人们载歌载舞。博物馆广场一夜无眠。
(本报柏林5月9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