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重庆法院‘用创新的办法保护创新’,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职能和主导作用,为重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彬说。
记者在重庆法院采访时了解到,2014年,重庆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知识产权案件2676件,审结一、二审知识产权案件2385件,结案率达89.13%。他们依法审理了重庆首例因不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仲裁裁决而起诉的网络域名权属纠纷案件、重庆君格机械制造公司诉重庆合悦汽车配件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案等社会影响较大、关注度较高的典型案件。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
推进司法保护制度创新
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技术性强、新型疑难问题多,判决结果往往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和走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需要既有深厚技术背景,又熟悉产业发展动向的专家人才充当法官们的“高参”和“智囊”。
为此,重庆高院先后出台《关于设立知识产权审判技术咨询专家的意见》和《关于知识产权审判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活动的意见》,为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技术咨询专家、专家辅助人在知识产权审判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新的探索。
重庆高院还积极创新知识产权审判的监督和指导途径,统一知识产权审判司法理念、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重庆高院坚持每半年对三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科学评估中基层法院审判工作,及时交换意见、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落实。
探索集中审判新模式
2014年2月,重庆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11月底,法庭获准受理部分专利案件,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可以审理部分专利纠纷的基层法庭。这是重庆法院“用创新保护创新”的具体实践,也是服务重庆两江新区发展、深化司法改革的具体举措。
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庭长肖艳介绍,法庭实行跨行政区域管辖,除受理渝北区辖区内的知识产权案件外,还受理江北区、北碚区辖区内的知识产权案件。法庭实行“三合一”审判,不仅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还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此外法庭还建立了合议庭定案、法官联席会议、集中送达、专家陪审等制度。2014年,法庭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13件,审结1115件,全年无涉诉上访案件,无改判发回重审案件。
“两江知识产权法庭的成立,为两江新区乃至重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同时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创新和尝试。”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杨帆评价。
延伸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起知识产权案件在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一社区的开庭审理,让社区群众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开展“庭审进园区”活动,是重庆法院延伸审判服务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之一。
在两江新区,重庆法院还通过走访重庆市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兴通讯公司重庆研究所等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和需求,对其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能,防控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提供专业服务。重庆高院还专门制定了《为两江新区创新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十条措施》,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陈彬表示,重庆法院十分注重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实务交流。市高院与市司法局、市公证协会等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就公证保全实务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规范和完善公证操作规则的工作建议。市五中院与市知识产权局签订《专利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协议》,试行专利案件委托调解工作,利用专利行政执法部门调处纠纷特有的渠道和资源,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本报记者 靳 昊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