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从集体沉默到全民觉醒

    ——德国历史反思进程剖析

    作者:柴野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0日 06版)
    默克尔为二战盟军死难士兵敬献花篮。资料图片

        虽然现在,国际社会对德国承认历史的表态和行为大加赞扬,但其实,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并没有积极进行对纳粹历史的清算。相反,同年12月便通过了赦免纳粹分子一般犯罪行为的法案。20世纪50年代,人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对纳粹历史的无视、沉默与回避。一些民众回避纳粹历史,甚至反对“去纳粹化”,并要求赦免部分纳粹罪犯。20世纪60年代后,一批知识精英率先提出要反思民族历史,这打破了战后初期德国对大屠杀暴行的“集体沉默”。

        1968年11月7日,在一次党派会议上,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突然起身高喊“纳粹总理下台”,并走到前台给了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库尔特·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她指出,二战结束20多年来,一名曾在纳粹党内担任高官的人竟然能当上总理,这是德国的耻辱。到了七八十年代,更多知识分子从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解读纳粹史,众多学者与媒体参与的相关思想论战,使公众对于大屠杀的认知普遍提升,德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

        1979年,联邦德国各州电视台播出记录犹太人二战经历的《大屠杀》,2000多万德国人含着热泪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部片子。由此,德国社会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我们每个普通的德国人是不是也有罪责?德国年轻一代也提出疑问——我们的父母在纳粹时期都干了些什么?

        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绝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

        1971年,时任总理勃兰特黑衣肃容,在华沙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前双膝跪地,让世界肃然起敬。从此,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反思、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

        1985年5月8日,时任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二战结束40周年发表的演说中留下名句——“谁不反观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他第一次将二战结束、纳粹政权垮台的日子称为“解放日”。

        2005年,时任总理施罗德“以德国人的名义”请求世界人民原谅,令世界动容。

        2015年,默克尔发表演讲称“我们一如既往地负有责任,让更多人知晓当时的残暴行径,让那一段记忆清晰地刻在人们心里。”

        认错固然很好,但是进一步说,反思战争不应只是一种政治表态。让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成为国民认同可能更为重要,但这需要法律的明文支持和详细规范来加以固化。历史学家诺尔特告诉记者,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德国制定了系统、完善的法律和规范,通过学校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人生观。德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时期历史的内容。

        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的《反纳粹与反刑事罪法》规定,不准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严格禁止使用纳粹标志的行为,包括否认德国在战时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言论与行为也将受到严惩。

        20世纪80年代之前,联邦德国和波兰在教科书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1972年成立的德国波兰教科书委员会在推动双方解决历史和地理教科书分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75年,德国波兰教科书委员会促成双方签订了《有关联邦德国和波兰历史和地理教科书的建议》,终于解决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敏感问题。

        2015年5月3日,德国联邦议会举行庆祝二战结束70周年活动,议员们提议,各学校把组织参观集中营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