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0日 星期日

    影事评说

    胡武功的纪实摄影

    作者:潘科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0日 09版)
    爬城墙的孩子(1997) 胡武功摄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纪实摄影的概念在中国越来越引人瞩目,近年则大有被当代艺术摄影所淹没、替代的趋势。我想谈谈中国的纪实摄影,尤其是在中国纪实摄影领域早就大名鼎鼎的胡武功。虽然有大量评论他及“陕西摄影群体”的文章,但回归到具体的人,我想有必要阐述他的个性特质——叛逆与思辨的价值。

        叛逆与思辨在成就自我的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看过胡武功20世纪70年代在部队和转业到地方报社初期所拍摄的照片,那个年代新闻照片的拍摄方法是:首先确定主题内容,然后挑选形象好的被摄人,诱导画面需要的动作、表情。这是约定俗成的套路,很多同时代的摄影记者就这么一直干到退休。但是胡武功性格叛逆,没过多久便感到虚假。他觉得这些照片跟自己看到的社会现实相去甚远,决心告别这一套,拍摄自己眼睛看到的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胡武功摒弃了“艺术”,扬弃了“新闻”,虽然四面楚歌,但并没有妥协。他大量拍摄身边日常生活的作品,勤奋撰写对摄影、社会的思考,这个小伙子就这样成为了中国纪实摄影的主将之一。

        在长时期与僵化、唯美势力的较量中,胡武功既是一位用自己的照片去抗衡对手的实践者,又是一位与理论并行的思想者,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活动组织者。1988年,他带领“陕西摄影群体”策划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响亮地提出“尊重历史、发扬民主、张扬个性、鼓励创新”的口号,并在征稿与评选中执着地承担这些使命。那次比赛发掘了关于共和国历史系列的组照,作品以前所未有的观察力度展示了共和国的艰巨历程,例如李振盛的文革系列(1966-1975),已经成为了让世界了解、记忆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公开揭示了新闻报道“假照片”的真相,成为反思摄影与政治纠葛的标本;审视了中国摄影1949年至1987年以来,新闻摄影者的主体意识、纪实摄影者的历史视点和艺术摄影者个性追求,并以民间个体行为去梳理国家视觉记忆。

        胡武功认为:“纪实摄影应该成为人性、人本的最直接见证物。千千万万人用生活自身的形式体现自我的生存状态,集合起来就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取向。”2003年,他又携手王璜生、安哥策划了《中国人本》大型纪实摄影展,与《艰巨历程》不同的是《中国人本》在许多国家巡回展出,对于世界了解中国有着莫大的帮助。

        近年来,社会提供给个人命运变化的机遇前所未有地增大。换言之,诱惑也在增大。在这样的现实中,青年人的叛逆精神容易在丰富的物资化中消解,急功近利的念头此起彼伏。从摄影圈来讲,当代艺术摄影因为意识形态日益宽容,加之经济之手推波助澜,吸引了大批的摄影人投身其中,反衬出纪实摄影领域的艰难,也囿于摄影界人士的知识结构与视觉修养,常使纪实摄影变得千篇一律。但是,胡武功身上所具有的叛逆精神,则使很多效仿者一直望而却步。在物资化的现实中,叛逆常常意味着失去很多实惠。叛逆的性格一旦从摄影人身上抽离,怀疑与批判精神也无从生根。由此,思辨也会演变成文字的游戏。

        纪实摄影是历史的切片,是针对人的历史的具体化,是现实和历史发生关系的证据,更是直接干预现实的发言。约在三十年前,胡武功说过一句很牛的话:“摄影是自为之人盗取自在之人的灵魂。”说得精彩!灵魂附体,体附照片,对应着之后的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纪实摄影的命门是当代人的具体化,也包括了拍摄者立场、观点、才华的具体化,在今天,想孤立地通过“图式”寻找摄影的出路已经无路可循。只有整合图像与现实、历史、社会等各种因素之关系,才能使摄影担当重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