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员分布在课堂、实训、创业和对外服务各层面,和教师、学生、合作企业及相关部门联系广泛。怎样发挥基层党员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先进引领作用,杭职院党委作了积极探索。
创新党内民主机制,让基层党员“当家做主”
在要求党员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同时,如何释放党员关心党内事务的热忱,关系党员义务和权利的相互支撑。
发挥党代表大会作用。党员代表大会是高校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党代会召开前,杭职院党委全体成员分别到各自联系部门调研,党代会“两报告”不断征求意见,采纳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学生宿舍和餐厅建设”等建议;通过广泛发动,征集到代表提案和建议33件,涉及党的建设、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等方面。校党委和提案工委及时督促提案办理和落实期限,提案和建议办理满意率达到93%。
定期召开党员代表会议。杭职院党委每年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并将会议置于教代会之前召开。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党员代表会议上,党员代表围绕工作报告、年度重点工作、代表提案工作等进行讨论。经党员代表工作室整理,将16条工作建议,提交当月召开的党委会研究,保证了基层党员建议直接进入党委决策议程。
实行基层书记向党代表述职。为提高基层党员对党的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杭职院实行二级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制。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就履行工作职责、完成重点任务、存在问题分析等,向全体党员代表述职。校党委书记现场点评,全体党代表对各述职人打分评议。述职结果作为支部书记年终评比的重要依据。
创新党内激励机制,让基层党员“平台优先”
怎样让基层党员强化“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优势”?杭职院党委的理念是:给党员创造发挥作用的平台。
提炼“党员形象八条”。2013年,杭职院党委组织开展了“杭职院师生心目中的党员形象”征集活动,对征集到的333条意见建议,在遵循《党章》核心要求的前提下,提炼形成“党员形象八条”,即“教学骨干、服务标兵、管理能手、改革先锋、雷厉风行、关爱师生、处事公正、公私分明”。党委将其制成桌签牌,发放到党员手中,教育和引导党员严格要求,规范言行。
创新支部建设优势平台。一是将支部建在专业上。凡具备条件的党支部全部建在专业上,选拔优秀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担任支部书记。二是推进“三个一”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进行一次学生职业素养调研”“读好一本有关职业素养或师德师风的书”“办好一件有益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实事”活动,将工作成效纳入年终考核。三是开展“党员先锋行动”。围绕争做“教书育人先锋”、争做“全面发展先锋”等主题,通过丰富的活动载体,激励党员提升个人发展目标与岗位工作绩效的融合度。
创设党员代表工作平台。一是开设校领导与党员代表对话平台。校领导每年定期到二级学院调研,和中层干部、党员代表座谈讨论。二是创新党员代表参与党建活动载体。在围绕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活动中,校党委要求40多个党支部,再分成若干个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一律由党代会代表担纲。三是进一步完善党员代表日常提案工作。印发相关文件,明确党代表的工作机构、权利义务、履职保障等内容。
创新党政融合机制,让基层党员“服务大局”
杭职院党委认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症结,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是“方法适应不适应”的问题。解决党建工作方法问题的着力点,是要探索解决好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针对基层党建工作容易出现的“两张皮”问题,校党委率先垂范,制订了党政同心共事的认知机制、议事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了党政职能分工机制、职能协商调整机制等,实现了党政两种领导资源互补、两套运行机制高效运行和两种决策原则优势同在的良性融合。
优化二级学院党政决策机制。在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问题上,杭职院党委提出“必须建”。在“三重一大”经过集体讨论后,院长行使最后决定权。院长拍板后,与会人员如有不同意见,还可向院党委书记或院长反映。这种方式使决策信息丰富了,且集体讨论将决策公开化,避免滋生暗箱操作等问题。
党员教工先进作用凸显。一是专业建设带头领先。目前杭职院29名专业带头人中,党员17人;4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和3个省级示范专业的负责人都是党员。二是师德师风走在前列。2013年、2014年两年评选的优秀教师65人中党员45人,占比69.2%;学校荣获国家和省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的3位骨干教师都是党员。三是社会服务引领示范。近年来,党员教师带头服务区域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累计开展课题研究60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7项。
(作者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