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浙江省长请民间机构为政府工作提意见、提建议,对政府工作批评挑刺,值得倡导。
重视民意,俯身倾听民间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一再强调必须讲真话,这样的胸怀无疑是领导干部所需要的,希望能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提供借鉴。
“我去年的好多工作都被浙大专家否定了!”说这话时,浙江省省长李强一脸欣慰。
李强是在浙江省咨询委的一次会议上这样说的,咨询委专家很是吃惊:否定省长工作?怎么敢?怎么能?
所谓否定省长工作,实际上是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课题组评估省政府全年工作课题中所提出的批评。
5月6日下午,李强来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向“否定”省政府工作的专家表示感谢,请专家继续为省政府工作挑刺。
30多人的会议室挤得满满的。
李强说:“这次来,我一是向你们表示感谢。我到省政府工作两年半,已委托你们进行两次评估。你们的评估有建议,有批评,推动了省政府的工作;二是来当面听取意见,你们可以放开来对我的工作进行评价。”
课题组组长、浙大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教授说,李强在出任省长前曾找他谈心。李强说,政府在决策中很需要有专业素养、战略眼光、独立见解的专家提供意见,而官方机构很难跳出政府圈子来评价政府工作;另一方面,政府的民主决策和科学施政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需要有真知灼见的批评和建议,但政府层级中很难听到下级对上级的批评。因此,需要建立像兰德公司那样的独立智库。
在李强的倡议下,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于2009年成立,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这是一个去行政化的独立智库,专家来自各学科,研究不受学校和政府控制。智库成立以来已形成公共政策内参、公共政策沙龙、公共政策评论、创新案例评选等系列成果和研究平台。
2013年出任省长后,李强开始实施“专家挑刺计划”,委托该院对省政府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再三强调:一定要讲真话。
接受委托后,该院成立了课题组,由7位专家带领各自的团队开展工作。
“我们要做‘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儿——讲真话!”姚先国向课题组开宗明义。
让民间机构对省政府的工作进行评估挑刺,在全国还很罕见。
如何对省政府工作进行评估?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探索。课题组依据2013年省政府发布的30多份文件、80多项重点工作、四大国家战略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课题组对当年省政府重点工作分三类进行评估:第一类:有显著成效,如审批制度改革、“三改一拆”、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等;第二类:有成效但需改进,如扩大有效投资存在重量不重质等;第三类:成效不大,报告称:“尽管省政府把创新驱动视为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但未转化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培育、名品、名企的形成方面,还少有标志性的成果,也未形成惠及民生、带动收入增长的态势。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可能达不到既定目标,失守‘底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有关。”
在李强看来,批评正是他所期望的。
今年初,《2014年度省政府重大政策和重点工作评估报告》完成,评估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的政府改革、环境保护、转型升级、城乡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发展、社会和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与民生改善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入手,多渠道收集了各种统计数据和公开信息,对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作了分析,从政策支持、领导重视、目标实现、省内关注、省外影响五个方面给八项任务打分,分优、良、中、差四等。
经专家评估,给出的结果是:行政审批改革、五水共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居民增收、平安浙江建设等五项工作为优;扩大有效投资、城乡统筹、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为良;还有不少工作因进展缓慢为差。
智库的特色是战略性与前瞻性。报告对政府今后的工作提出坚持推进改革不动摇、以法治建设深化改革、以人才战略促进产业转型等8点战略性建议。
看了评估报告,李强感到还不过瘾,这才专程登门,到研究院请专家们当面挑刺。“批评意见一定要放到报告里,别有顾虑,我没有问题。”
参与评估报告起草的钱雪亚教授就政策执行过程中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等问题提出批评;浙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教授充分肯定政府自我改革这一浙江样本,对改革中存在的法纪高压下管理层激励机制缺失导致活力不足、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治理必须转型等问题提出了批评和建议;专家们还就政府审批环节烦冗、投资数据造假等问题提出意见。
3个多小时的座谈,10多位专家教授和部分参与课题的学生对省政府的工作直率地发表了看法。(本报杭州5月9日电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