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江苏苏州开幕。来自山东的王政请了年假赶到苏州。“古城旅游、太湖周边游、古镇游,全都是融入文化元素的旅游线路,每个都想去。”小王的眼神中满是期待。
推动旅游业发展,文旅融合、深度体验是大势所趋,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深谙此理。在苏州旅游局局长朱国强看来,文旅融合,绝非景点加故事。“苏州要考虑的,是如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内容以及全方位满足游客的需求。”
来一趟“私人定制”的旅行
2013年12月,一部在苏州取景的电影《私人订制》为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去年清明小长假,拙政园首推“私人定制”特色游园项目,在清晨开园前一小时,让游客走进刚刚睡醒的静谧园子。每次限20人以内,每人定价188元。游客们在“金牌导游”的带领下走遍全园,环境幽静、不受干扰,取景方便、拍照时间也长。首批“尝鲜”的游客徐宏泽表示,“园子里只有鸟鸣、水声,还有阿姨的扫地声,仿佛置身自家后花园,清早起来散步、健身。”无独有偶,留园在普通游园的基础上增添了各种苏式体验,包括品尝苏州名茶、听古琴、赏花艺等。去年7月,拙政园迅速推出升级版,融入《枫桥夜泊》评弹表演,赤豆糖粥、卤汁两面黄苏式早茶等元素,让游客尽享苏式慢生活。
如今在苏州,游客可以定制一条航线、乘船前往太湖某个岛屿采摘水果;热爱传统工艺的游客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定制一条苏作文化旅游路线……多元的搭配,让旅游不再“走马观花”。
感受一次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4月25日一大早,许晓丽带着全家赶到吴中区东山镇,吃农家菜、品碧螺春、钓鱼、抓虾。此行,她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探寻苏州的童话村落——西巷“青蛙村”。看到青蛙主题民宿、青蛙涂鸦雕塑,裸露的水管被涂成红色,“变身”青蛙伸出来的长舌头,虽已身为1岁孩子的母亲,但她仍掩饰不了内心的激动,到处找“青蛙”合影。
杨湾村党委书记陆雄文告诉记者,台湾的生态保育专家林正雄在对西巷村进行生态调研时发现,这里的青蛙资源特别丰富,有61种。于是,西巷村决定与台湾创意团队合作,把西巷村打造成一个质朴乡情与文艺范叠加的两栖小镇,青蛙是这里的“代言人”。在苏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叶正亭看来,这正代表着文化旅游发展的大方向。“文旅融合需要创意,在古典元素、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4月10日,第十八届苏州丝绸国际旅游节拉开帷幕。今年的旅游节在冠名上加入了“丝绸”二字。围绕“游东方水城、品苏式生活”的旅游品牌,以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和2015“丝绸之路旅游年”为契机,苏州正充分挖掘蚕桑丝绸发源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宋锦、苏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将丝绸文化、运河文化与旅游紧密融合,推出水城嘉年华、城市微旅行等30多项活动。
体验一把苏州市民的待遇
据苏州旅游局统计,目前,苏州散客比例占到游客总量的90%。如何让游客迅速接“地气”?朱国强称,要让游客能看得见、摸得着古城居民的原生态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游客享受“市民待遇”。
2014年,苏州推出旅行“漫游卡”,方便游客出行和消费。这一“漫游卡”除了用于公共交通和出租车消费外,同时还涵盖了餐厅、超市、酒店、景区等旅游消费场所。使用“漫游卡”的游客不仅能够“秒付”账单,还能享受各种折扣优惠。
苏州还推出了落地自驾服务,由租车企业与旅行社深度合作,采取“景点+住宿+餐饮+购物+导游”一条龙服务或单点选择的方式,让游客体会更丰富的旅游产品。
“旅游服务要在江南水乡中体现创新,个性化服务才能留住游客的心。”朱国强告诉记者,今年姑苏古城首次推出了“旅游管家”的服务新模式。“旅游管家”不是简单的导游身份,更突出私人定制概念,并可根据游客的需求适时出现,帮助游客随时进行游线推荐、美食指南、景点讲解、旅游交通等多项贴心服务。
“只有当旅游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含量高至耐寻、耐读、耐品,游客才会在一种喜爱中忍不住‘慢’下来。”朱国强告诉记者,今年春节黄金周,苏州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38.49万人次,同比下降0.85%。但根据抽样调查进行的测算,旅游总收入达27.15亿元,同比增长5.21%。(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