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

    劳动者之歌

    马跃辉:“铣王”的技术成才之路

    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6日 03版)

        在中航工业洪都钳焊液压附件厂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铣王”马跃辉。1991年12月,22岁的马跃辉由部队转业至洪都厂,他从一名普通铣工干起,逐渐成长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先后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

        近几年,洪都厂成功转型升级,型号批产任务十分繁重,马跃辉和他的攻关团队承接了大量急、难任务,为公司型号生产解决了许多“拦路虎”。某型号飞机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尺寸较大、形状复杂,对形状位置精度加工要求较高。马跃辉通过仔细研究,克服了零件壁薄、易变形等加工难点,提高了钻孔定位精度,使零件交付后安装互换性达100%。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马跃辉认为,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学习、细心总结、努力创新,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他自学了《机械加工工艺编程》《CATIA数控编程》《铣削加工工艺原理》等课程,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车工、钳工、磨工等工种加工技巧,增强对新工艺新方法一体化加工的认识。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他创造了许多实用的零件加工方法,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和质量。

        马跃辉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在技术上毫无保留,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马跃辉以“导师带徒”形式带徒弟13名,其中多人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他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带动工人开展“技师上讲台”“导师带徒”“工艺、生产联合攻关”等多项活动,积极营造“学、比、赶、超”生产氛围,马跃辉班组成员多人荣获公司劳模称号,在各类技能比武中均有佳绩。

        马跃辉个人年均完成工时8000余小时,连续多年实现安全、质量“零缺陷”,近两年来提出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240条。2013年8月,以马跃辉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率先成立。去年11月,该工作室荣获中航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面对成绩和荣誉,这位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总是坦然一笑,依然保持一贯的勤奋,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迈进。(本报记者 靳 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