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下旬开始,比利时媒体刊登有关二战的报道,用多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对历史专家、传记作家、绘画家、影视工作者的访谈,开辟专版介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展开辩论。从5月4日起,比利时法语报纸《晚报》每天赠阅一份回顾1945年5月3日至8日的“二战专刊”。5月8日是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也是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胜利纪念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造成7000万人死亡的人类悲剧,当前各国都在积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警示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但现实却在昭示人们:尽管70年过去了,但二战的硝烟并未完全散尽,希特勒的阴魂仍在欧洲徘徊。
日前,在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举行游行时,老党魁让·马利·勒庞跳出来发表极端言论,几名国民阵线的女性支持者在一家酒店阳台上竟公然行纳粹举手礼,她们赤裸的身上用德文书写着“勒庞万岁”。国民阵线用代表“法国优先”“白种人优先”的鲜血颜色——红色来彰显其政治主张,有媒体惊呼这是要“刺刀见红”。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希特勒再次成为欧洲的话题,引起欧洲国家的高度重视。有专家分析指出,希特勒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吼叫着”发表演讲的希特勒,很少看到他的其他面目。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能够从默默无闻的一战小兵成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民贼独夫?他的理念和主张是如何影响德国人,进而对后世产生影响的?
希特勒上台后,为雪一战失败之耻和恢复德意志帝国的辉煌,打出“反自由化”和“反美”的旗号,对德国人做出了大量承诺,并“信守诺言”,满足了德国人从精神到物质上需求。但正是这种“双重满足”导致以“理智”闻名的德国人陷入无知和盲从,心甘情愿地追随希特勒,助纣为虐。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移民大量涌入欧洲,尽管他们大多从事的是欧洲人不愿意做的低收入体力劳动,但极端主义政党仍然将外来移民视为洪水猛兽,欲建立一个所谓的“欧洲人的欧洲”。民粹主义和新纳粹主义奉行“极端主义”“排外主义”“民族至上”,与纳粹主义不谋而合。
尽管欧洲各国的国情不尽相同,但极端主义政党的共同点是,他们将自己装扮成“民粹主义”者,利用民众普遍对金融危机的抱怨、社会矛盾加剧以及反移民情绪,赢得支持。许多欧洲人认为,他们的政府对经济危机处理不善,导致高失业率、低增长及紧缩政策,政府的公信力因此下降。在一些国家,极端主义政党的支持率不仅越来越高,某些党魁甚至觊觎国家元首的宝座。德国、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匈牙利以及一些南欧国家都滋生了极端主义政党。
目前,欧洲面临着多重压力。在经济危机尚未完全消减的大背景下,欧委会主席容克的欧洲经济振兴计划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国际恐怖主义甚嚣尘上,严重地威胁着欧洲的安全;大量非法难民涌入欧洲,让岌岌可危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欧洲内部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俄乌冲突、希腊债务危机都没有结束。在这种情况下,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只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从根源上铲除滋生“极端主义”“仇外主义”的温床;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驱散希特勒的“阴魂”。 (本报布鲁塞尔5月5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