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偏初,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小学校长。这位刚刚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藏族汉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纳西古寨掌灯人”。
“高才生”重回母校
1976年,王偏初出生在俄亚乡一个小村寨——立碧村,他的父亲是纳西族,母亲则是藏族。1996年6月,王偏初从四川会理师范学校毕业。本来是分配他到离县城较近的水洛乡教书,可是这位俄亚乡走出的第一个“高才生”,却选择回到了俄亚小学任教。
“4年级以前我就在俄亚小学就读。”王偏初说,从小的经历让他深知家乡孩子求学的艰难,从考上师范学校那一刻起,他就有一个梦想:毕业后,一定要回到俄亚小学,去帮助那些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他们的梦想。
俄亚乡被高山和大河环绕,道路崎岖、交通闭塞。当时,人们仅靠一条在悬崖峭壁、深涧谷底间开凿出的“通天”步道与外界联系,来回一趟县城就要十余天。但是,想到母校那几间用泥土、石头砌成的教室以及像他当年一样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王偏初坚定了改变家乡学校面貌的信念。
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积极性
初到俄亚小学,王偏初担任4年级班主任,同时兼任学校大队辅导员。当时学校只有73个孩子,他的班上才9个学生。那时,经常有学生因贫辍学。了解到这种情况,王偏初每学期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接济班里的贫困学生。瓦夏美一家三姐妹都在俄亚小学读书,由于父亲去世,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王偏初帮助她们解决了学习和生活费用,使她们能够安心读书。
19年来,王偏初教过很多门课,也教出了很多学生。“孩子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丰富课外生活,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王偏初认为。
以前,俄亚小学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过得都很简单。王偏初就提早一个月,带着全校师生设计、排练节目。“每次演出,俄亚小学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很多家长会赶一天的山路到校观看孩子们的节目。”王偏初说。现在,“六一文艺晚会”也早已成为俄亚小学每年的保留节目。
致力学校发展 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2008年,王偏初被任命为俄亚小学校长。
因为民族习俗的影响,俄亚小学以前并没有围墙,附近的村民和牛羊马经常在校园自由出入。这不仅影响学校的卫生环境,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王偏初多方争取,终于筹集到资金,为学校建起了围墙。后来,乡亲们看到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都理解了他。如今的俄亚小学已经焕然一新,学生人数也增长了近一倍,最多时达800多人。
王偏初兴奋地告诉记者,俄亚小学校舍目前正在改扩建中,等新的校舍建起来后,办学条件、设施设备、教师生活都将得到极大改善。更让他欣慰的是,他曾经教过的学生杜基扎西,后来考上四川师范大学,现在又回到了俄亚小学教书;另一名他资助过的学生瓜祖,现在也回到了家乡工作。
王偏初在他深爱的家乡和土地上谱写出自己的生命之歌——只为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本报记者 靳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