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4日 星期一

    一群小伙伴的“识局”路

    讲述者:孙小林(“识局”联合创始人)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4日 04版)
    “识局”内容团队 资料照片

        两年前的4月,当时还是一名财经记者的我,和几位同伴一起创办了“识局”智库。到今年5月,“识局”仅在微信公共账号上就已拥有近30万粉丝,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民间智库。《醒世恒言》云,“识得局势,知机”。“识局”的诞生本身是识得大局的产物,她的成长也契合了公众对民间智库的需求和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鼓励。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批示。当时,还在媒体就职的我感觉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接地气的新型智库将是一片蓝海。我将这个感受和几位同伴一交流,都有同感,“识局”智库应运而生。

        “识局”如何定位,是创业初期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团队小伙伴们之前分别从事的是媒体、金融、政府服务等行业,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政府政策很受外界关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对经济领域的政策分析有着莫大的需求。在前期调研后,我们初步证实了这一判断,经过多次修正,我们将“识局”定位于政策领域综合服务商。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一直“识局”是小伙伴们努力的方向。比如,我们认为,随着4G和WIFI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将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识局”传播政策要通过新媒体渠道,而不是传统的纸质媒介。所以“识局”从一开始就集中精力把搭建平台放在移动互联网这一媒介上,包括微信、网站手机版等,今年7月,识局APP即将上线。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比如,羊年春节期间引发热议的《博士返乡日记》就是“识局”引爆的,后台数据显示,这篇文章及其后续系列点击量达到130多万。每天,“识局”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浏览量保持稳定,有一大批固定读者追看我们对宏观政策的解读。很多人会留言或问候,这让解读者很是感动。

        除了这个“局”,还有另一个“局”,“识局”也是判断对了。“识局”的小伙伴们一致认为,现在是创新创业的最佳时期: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提出了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优惠;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各种孵化政策,切切实实地降低创业初期成本等;各类VC、种子基金等层出不穷,为创业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所以,小伙伴中有一些兼职的人士索性从原来的工作单位辞职专职做“识局”,包括我自己,我现在全职在“识局”工作。

        或许正因为“识”得了上述三个大“局”:政府鼓励新型智库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趋势不可阻挡,现在是创新创业的最佳时期之一,“识局”的发展较为迅速,也得到了各界的认同。《中国新闻周刊》将“识局”团队评为2014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我们也是国内新媒体中较少不依赖广告、活动而实现盈利的机构。如今,我们的客户列表已有100多家,不乏政府和国企。

        但是,创业实在太艰难,个中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才可知。高强度的内容运作对创业团队提出了挑战:初创的新型智库如何养得起高端人才,留得住高智人才?如何把这种工作热情和激情可持续地保持下去?如何将开发的产品转化为商业效益?在整个“识局”路上,还涉及新媒体内容、运营、技术的挑战,涉及税务、工商、知识产权等各种沟通。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团队很有必要,学习也必不可少。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识局”才刚刚起步。作为30出头的青年创客,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事业也才迈出了第一步。

        (本报记者 颜维琦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