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门人后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南昌大学召开。40位专家学者,在朱子研究、朱子学研究、朱子门人后学研究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学术讨论。
在朱子研究方面,有学者提出朱子的《大学》工夫是一整套系统,格物诚意“不是两事”才是朱熹工夫论思想中的终极之论、出彩之处。以往研究过于强调朱子工夫论的格致说,而相对忽视了他的涵养说,其涵养论具体包括集义养气、由静而敬。学者还讨论了朱子的四书学,指出朱子以章句集注体式组织的四部经典文本,在集注者的价值理念和通注方法的构造下,实现了逻辑的契接和新整合,组成了儒家经典又一个新的群体系统。指出朱子《大学或问》中的“格物致知”补传是在程颐思想基础上长期思考并提炼升华的结果,对朱子门人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者提出“全体大用”是朱子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其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宿,朱子的政治实践、社仓建设、书院教化、家礼普及都是“全体大用”思想的落实,后世全体大用思想亦是在朱子思想的影响下展开。学者对朱子思想的批判性诠释亦有精彩论述,指出朱子对张载“清虚一大”命题的批评性诠释做出了符合自身理气观建构所需要的取舍,舍弃了张载的太虚之天,而有取于其气论。
在朱子学研究方面,会议指出宋代书院与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南宋理学家通过创建书院学祠、开展祭祀来建构书院学统,以确立书院在道统史上的意义、地位;提出宋明理学的“中”,既是宋明理学道统主旨大本,也和社会法治价值相联系在一起,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探究了冯友兰、唐君毅、钱穆等对朱子“理生气”说的不同诠释,认为形成了逐层深入的学术史发展态势;讨论了作为朱子学前期创始人之一的张南轩的“心”论,分析了心为主宰、本心、心之思维、操存、心主性情等问题。叙述了朱熹和好友汪应辰在隆兴北伐与和议中的政治交游情况。
本次会议的重心是朱子门人后学研究。有学者指出相对于阳明后学研究的兴盛,朱子门人后学研究总体上显得过于沉寂,亟待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拟从朱子门人后学总体研究,朱子门人、再传、三传,门人后学经学思想研究五个方面开展全面系统研究,以较全面具体地观察朱子理学思想的内在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揭示宋元时期理学思想运动的全貌。会议分析了黄干中庸体用论,认为其思想继承和展现了朱子学体用论,在更深微的理论层次上推进了儒学发展;探究了勉斋的论语学,指出他对朱子四书学的阐发,形成了羽翼、辨正、转向兼具的多元诠释路向,奠定了诠释朱子四书的基本样式,构成了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勉斋学派。
学者还讨论了蔡元定、蔡模、张洽、陈淳、程端蒙等朱子弟子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各有特色。也有些学者进一步延伸研究视角,分析了朱子再传及元代朱子学者。探讨了真德秀的君主论,为朱子学之君主论以及其与王权之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参考。还从义理功利之学、理心关系、因循程朱与开拓创新三方面,指出魏了翁与胡居仁各自在理学传承背景的学术特色及角色担当。分析了元代朱子学者胡炳文“圣圣相传,只传此心”的道统观,认为其既批判地继承朱子之学,同时对陆学有很大程度的吸收和发展。探究了陈澔的《礼记集说》所反映的礼学思想及与朱子的异同。还讨论了朱子学者关于孔子与《尚书》关系的怀疑思想。(许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