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3日 星期日

    行进中国·创业创新的故事·福建自贸区建设带动高校创业潮

    大学毕业生成了“国际商家”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本报通讯员 林响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3日 03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页面

        福建自贸实验区正式挂牌运行后,一系列创新政策密集出台,跨境电商作为当地率先发力的产业,不仅吸引了传统外贸企业的目光,也逐渐成为在榕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目标。

     

        在福州大学城大学生创业基地,就有一家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网上超市。如今,这家名为“第一站”的网上超市抓住自贸区建设的新契机,把目光瞄准台湾进口商品,当起了名副其实的跨境电商。

     

    “不安分”的“站长”

     

        4月27日上午,又有一批来自台湾的货物从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运到福州大学城“第一站”仓库。“站长”雷荣福和伙伴们忙着登记、分类、拍照。5月1日,他们在淘宝上开设的新网店就要开始运营了。“我们主要以销售台湾的休闲食品和日用品为主,目前已经拥有200多个品类的商品。”雷荣福向记者介绍。

     

        谦逊、稳重,这是记者对这位90后“站长”的第一印象。

     

        雷荣福是福建师大协和学院动画专业的大四学生。在毕业前夕,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去投简历找工作,而是“不安分”地经营着自己的一家网上超市。

     

        他坦言,自己看好大学生消费市场前景,一直想开一家网上超市,实现创业梦想。雷荣福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他联合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办起了“第一站”,并把客户群体定为在校大学生。

     

        确定创业项目后,如何解决货品供应问题是雷荣福及其创业团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经过多番洽谈,最终确定和学院内的一家超市建立合作。“当时,我们货物的供应主要是来自超市,老板被我们的创业激情所打动,愿意把商品以进价供应给我们,共同做大蛋糕。”

     

        经历数月的筹备,雷荣福把工作地点定在福州大学城大学生创业基地,场所由学校免费提供。在创业基地内,校方为雷荣福提供了一个带有6张办公桌的工作间,还配备了一个储物仓库和摄影棚。

     

        就这样,几个该校不同专业的在校学生走到了一起。去年9月份,在福州大学城局域网上,“第一站”网上超市正式开张。免费送货上门、价格低于超市、商品富有特色,足不出户就能“逛超市”。“第一站”刚一开张,就受到了校园内大学生们的青睐。

     

    边学习边转型

     

        校园里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大学生,我们明显经验不足。”雷荣福说,刚开始,由于自己对市场需求缺乏了解,一下子就进了很多货,结果造成一些货物严重积压,“同时,我们对于网络运营和网络营销懂得不多,只能靠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学习。”

     

        几经坎坷,“第一站”网上超市开始步入正轨。为了方便运输货物,雷荣福用5万元钱购置1辆二手面包车和5辆电动车,加上进货和设备,前期花费就达20多万元。

     

        由于消费群体仅限在大学校园内,同质化竞争激烈,雷荣福和团队开始尝试转型。刚刚挂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商机,他们把目光瞄准台湾进口商品市场。“目前,在大陆销售台湾零食的商家比较少,价格也相对较高,代购的渠道又太麻烦。现在平潭台湾免税商品交易中心开放后,就给我们提供了机会。”

     

        雷荣福表示,下一步的创业思路是:紧紧抓住福建自贸区创立的机遇,并借助淘宝网,实现淘金梦!为此,他们在淘宝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希望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开市场。

     

        雷荣福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运营流程:“第一站”把需要进货的商品清单发给台湾公司,由台湾公司组织货源,通过货轮运送到平潭台湾免税商品交易中心的仓库。办好海关手续后,这些台湾商品就可以顺利“登陆”到“第一站”了。

     

        “5月1日,我们的‘第一站’淘宝店正式开张,我们也将完成从福州大学城走向全国市场的第一步。”忙碌中的雷荣福透露着兴奋和期待。

     

        福建的自贸区建设,不但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了新机遇,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造了新平台。如今,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语言优势,主动从自贸区建设中寻找商机。“一些同学把海外商品销到国内,一些人则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往国外,自贸区建设让我们也成了‘国际商家’!”雷荣福说。

     

        (本报记者 高建进 本报通讯员 林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