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关注

    小桥 流水 人家

    ——苏州平江路保护见闻

    作者:曲冠杰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9日 10版)
    平江路上评弹馆雅致的灯箱
    平江路上的昆曲馆晚上更热闹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久已著称。游走于园林间、徜徉于街巷时,您知道自己置身其间的古城,就是春秋时吴国都城——伍子胥肇建的阖闾大城所在吗?当年设计独特的“水陆并行双棋盘”的城市格局,延续二千多年,基本未变。对勘南宋绍定二年的石刻《平江图》,甚至坊巷街道也大多沿袭至今。这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极为罕见。而被苏州市政府最早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平江路则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历史传承。

     

        谈起苏州古城的街巷,苏州人艳称七里山塘、三里平江。山塘街历史上是一处自古以商贸娱乐为主的繁华之区;平江路则侧身城内东北一隅,是一处富贵人家聚居之地。

     

        山塘、平江同样经历过兵燹劫难,同样曾经沦落颓败,如今也同样面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严峻挑战。山塘街的保护开发动手较早,动作较大,己吸引了颇多游人。而平江路的保护开发似乎略显平静。

     

    城市格局沿袭千年

     

        虽仅姑苏城东北一隅之地,平江路却浓缩了古城千年神韵。在其一平方公里多的范围内,有各类文保建筑百余处。从《平江图》及明末编成的《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中可以看出,唐宋以至明末的苏州古城格局沿袭至今。而平江路更是旧貌依然:一条条街巷,一座座石桥仍然可以与两图对照指认,若合符节。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6年,平江路因其体现了苏州古城历史的核心价值,故在当时编订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即被列入绝对保护区;2009年,又荣膺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不仅是一座蕴含丰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文化博物馆,也是一处完整体现了苏州古城风貎的历史街区;更令人心动的是,这里的人们仍然生活其间,街巷里充满勃勃的生机。

     

        今天,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领略古城的风貎和神韵。目睹古代枕河而居的城市格局,体验传承至今的江南吴地城市精致的生活习俗。平江路不是历史的化石,而是生生不息、延续不替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城垣充满活力的标本,是值得我们精心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

     

        平江路保护开发的定位是:居住为主的文化气息浓郁的休闲区。因此,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旧格局,以存原真旧貎。施工中,各种建筑不改变外观,不落架大修,尽可能地利用旧材料,小修小补,去尘除垢,不加修饰,原汁原味,使它与古城融为一体,浑化无迹。同时将平江路的整体旧貌加以封存,以传来世,以遗后人。

     

        与此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以使环境清新宜人。如今,地上线缆全部入地,以改善视觉形象;疏浚水道,挖掘淤泥,清理涵洞、埋设管道,使清水入河,污水入管,清污分流,各行其道。为保证平江路的文化品位,引进业态以文化产业为主:如经营书籍、字画、苏绣和名种民间工艺的企业、店面,表演昆曲、评弹的艺术团体和场地;各种休闲产业如茶楼、琴斋、文化会馆;对于必不可少的餐饮业,引进的也大多是具有苏杭邦特色的老字号。

     

    姑苏盛景穿越重现

     

        笔者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漫游其间,细心品味。从车水马龙的干将路,穿过一座平江路石坊,顿时便从婆娑世界回到了古代的姑苏城,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时空穿越。

     

        平江路道河并行,粉墙夹岸,小桥跨水。河路两侧坊弄内衡宇相望,缙绅故居比肩接踵。苏州向称人文渊薮,星聚云屯,名人辈出。平江路更是钟灵荟萃,其中不乏学林耆宿,士林俊彥,名医巨贾,达官显宦。物换星移,斯人已杳,而小巷深处,故址犹存。或已修葺,旧貎重现,或仍处草莱,有待拨云见日。

     

        纽家巷内的状元府,是清代曾历仕乾嘉道咸四朝的元老重臣潘世恩的老宅,已局部修葺开放。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想象主人当年蟾宫折桂时的无限风光、依稀领略清初顾芝岩名重一时的私家园林——凤池园的嬗变;还可以在设在此处的苏州“状元博物馆”里浏览中国科举的沿革盛衰。

     

        与状元府北面二巷之隔的南石子巷,就是潘氏之孙咸丰探花、军机大臣潘祖荫的故居竹山堂。在这座殊别于江南风格的仿北京四合院建筑中,我们仿佛看到当年的主人正在把玩品鉴着大克鼎、大盂鼎和传世铭文最多的毛公鼎。

     

        潘氏祖孙故宅外又有一处潘姓大宅——礼耕堂,坐落于卫道观前街。这是乾嘉时富甲苏州的潘氏家族耗资百万、历时十年的心血结晶,而这个以经商致富的潘氏,念念不忘的还是诗礼继世、耕读传家。

     

        在民居中仍可寻见当年的高门大户,有的已辟为艺术会馆,如位于大儒巷的原苏州电气公司创办人丁春之的丁宅;而大多仍住有居民或后人,如大柳枝巷的王宅清慎堂、大新桥巷的袁宅笃佑堂、大儒巷的清代金石家韩崇故居、肖家巷的名医艾步蟾故居、悬桥巷的名医钱伯煊故居、胡相使巷的民国新闻人唐纳故居、悬桥巷顾家花园的当代历史学家顾颉刚故居、大新桥巷的当代学者郭绍虞故居……它们如遗珠散落于深巷水浒,虽大多零落分割,但格局仍存。

     

    现代市井时空交错

     

        小桥流水是苏州的灵魂。全城现存古桥45座,而平江路即有12座,苑桥、思婆桥、通利桥、寿安桥、雪糕桥、胜利桥、吉利桥、青石桥、胡相思桥、唐家桥、仓桥等,远起宋代,近迄晚清,多为古代所遗,其密度之高为苏州之冠,为古城古桥荟萃之地。

     

        桥皆短小,或拱或平,如半月,如石梁,横跨河上,或两桥相接形同犄角。这些桥沟通东西,连接坊巷,不仅利济往来,而且平添画意。

     

        古时有市必有井。古井曾遍布苏州的街头巷尾、路口桥边,平江路自古有十里泉之称,泉井相通。于此可以想见当年辘轳远听、吱呀不绝的情境。福寿泉、洙泗泉、万斛泉、双眼井,这些古井不仅繁衍生息了世世代代的苏州人,更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苏州自古经济发达,商贾云集,会馆、公所曾有百余座之多。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当首推位于平江路中张家巷的全晋会馆。它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宏伟轩敞的门厅、东西两侧的亭阁式吹鼓楼,现在做了昆曲博物馆。人们不仅可以一睹顶部饰有19盏玻璃莲花彩灯的流动舞台“堂名担”的风采,而且可以在那富丽堂皇的楠木厅中,了解源自苏州的清新典雅的昆曲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平江路上的店铺临河展开,书吧、咖啡馆、琴馆、茶楼、画廊,鳞次栉比,经营的商品与时俱进,但又具苏州特点,富于人文特色,古韵今风,相映生辉。在这里既可以触摸历史,享受传统文化,又能感受现代文明,体验时尚新潮。

     

        民居改建的明堂青年旅舍、清代张氏故宅三和堂改建的筑园会馆、民居改建的翰尔酒店,特别是以精细秀美为人称道的平江客栈,典雅幽静的园林景观,幽静舒适的休闲环境,使旅舍与姑苏文化融为一体。还有各色文化会馆,尽显苏州特色;而星巴克咖啡则是兼容并包开放下的域外来客。

     

        古意悠悠,生机盎然,走进平江路,犹如走进了《清明上河图》和《姑苏繁华图》的画境之中,又如饮醇酒,清新隽永,回味绵长。望平江路保护工作再上层楼,愿“小桥、流水、人家”永驻人间。

     

        (本文摄影 李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