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8日 星期二

    把美德播撒进孩子心田

    ——安徽省亳州市“国学经典进校园”教化育人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8日 04版)

        晨诵、午写、暮悟……在安徽省亳州市,无论是在市区里的省级示范中学,还是在地理位置偏远的乡村小学,师生们都是在吟诵声中,开始一天的学习。

     

        “国学经典进校园就是把美德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就是用传承中华文明的教化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介绍,自2013年启动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以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座历史古城荡漾回旋。

     

    满城皆闻诵读声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走进亳州青云中心小学,二年级小学生诵读《增广贤文》的童声传递出悠悠古韵。橱窗里、墙壁上、走廊中,国学经典的元素身影随处可见。

     

        亳州市教育局局长李建忠告诉记者,通过国学经典进校园的形式,在青少年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2014年初,“在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正式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所需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通过把国学经典融入常态化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谯城区张店中心小学的课程表中,每班每周至少有一节国学经典必修课程。李建忠介绍,亳州市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地方课程和整体教学计划,每学年不少于40课时。同时,把过去简单的“诵读经典”提升到“读经典,讲示范”上来,通过深入挖掘学科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因素,将国学经典教育与学校德育、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文史、艺术相结合,与中华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国学经典浸润每个师生,化为行动的指南。

     

    国学经典进教材

     

        “唐诗《悯农》,是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在国学课上,丹华小学四年级学生刘天乐知道了诗人李绅是自己的亳州老乡,心里充满了自豪。

     

        国学经典进教材,是开展好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环节。“以老庄文化、曹魏文化、华佗中医药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亳州地域文化,曾对中华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爱玉介绍,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亳州注重发掘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们在这种文化亲切感中自觉接受熏陶。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采用的《亳州市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丛书》,就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2013年6月,亳州市邀请国内国学界、教育界、史学界专家精心编写了这套图文并茂的丛书。这套已经免费发放了57万册的丛书以“忠、孝、诚、俭、勇”为主题,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分为6卷。每卷都设有“亳韵古风”篇章,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亲切感。

     

    以文化人润新蕾

     

        诸王小学的老师发现,家境贫寒的三年级学生李冬冬,最近总是将免费供应的营养餐藏起来一部分。原来,他是将美味的营养餐带回家给妹妹吃。小冬冬这样回答老师的询问:“孔融将最大的梨让给兄长吃,我也要将营养餐让给妹妹。”

     

        润物无声。也许孩子们并不完全明白自己所读国学经典的含义所在,但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却在慢慢发生着改变。

     

        “以前常和家人对着干,在家从不帮大人干家务,自从诵读了《弟子规》后,放学回家我主动帮奶奶做饭、洗衣服,每天还给奶奶捶背,奶奶可开心了。”被蒙城县板桥中学评为“十大美德少年”的八年级学生张可可说。

     

        利辛县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叶琳发现,“国学经典诵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作文里引经据典多了,说话时出口成章的多了。”

     

        前不久,亳州市已正式决定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2015年中考,采取开卷考试,以制度化考查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掌握和理解。

     

    【短评】

     

    以文化人是个系统工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

     

        安徽省亳州市“国学经典进校园”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坚持从小抓起,坚持以文化人,弘扬中华文化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就能够春雨润物、潜移默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

     

        然而,以文化人不仅仅是一种倡导、一个活动,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亳州市国学经典教育走进全市中小学课堂,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决定,进入了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了财政预算;同时,国学经典教育也已不仅仅局限于上课、读书、背课文的简单层面,而是进一步延伸到活动和实践过程,与正常教学、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探索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国学经典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以文化人实现了有载体、有内容、有考核、有效果的良性循环。

     

        以文化人,通过细致工作把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播撒进孩子心田,从而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徽亳州的做法,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