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亚非国家领导人再次聚首印尼万隆,重温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共商和平与发展大计。这表明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动力源泉。
二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亚非拉民族解放独立运动勃兴,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斗争不断。为了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捍卫来之不易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印尼万隆,召开了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发起、没有欧美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会议冲破重重阻挠,确定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留下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自那以后,万隆精神始终鼓舞着亚非拉人民进行反殖、反帝斗争,激励众多亚非拉国家走上中立、不结盟道路。同时,吸收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万隆精神秉承《联合国宪章》宗旨,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可以说,万隆精神为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之间化解争议、达成共识提供了宝贵参考,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促进了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60年后的今天,国际形势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各国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亚非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群体性崛起阶段,新兴经济体主要集中于此,亚非发展合作前景广阔,正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4年亚非经济总量达2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37.5%,比1970年增长47倍。值得欣慰的是,当年亚非领导人呼吁的“新的亚洲和非洲”不仅已经诞生,而且已经发展壮大。
但与此同时,世界并不安宁。一方面,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披着道德外衣却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之实的“新干涉主义”层出不穷。同时,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仍未得到充分保障,亚非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自身的经济发展,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只是空中楼阁。
如果说60年前,亚非合作的核心是安全问题,那么60年后的今天,亚非合作的重点则是发展问题。新形势下,亚非国家应深化亚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以克服自身的发展瓶颈和治理难题,构建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国际新秩序。这就需要继承和弘扬万隆精神,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面对新形势,万隆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万隆精神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万隆精神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本报记者 曹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