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边,沙滩上
风吹榕树沙沙响……”
20世纪70年代的这首电影插曲和早期彩色影片《海岛女民兵》,曾给人们留下极美极炫的海岛印象。4月初记者随国家海洋局“海疆万里行”走浙南沿海洞头县,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当年那部影片的拍摄地,是一个由16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著名海岛县,隶属温州,但洞头主岛与大陆20来公里的最后陆陆连通是2006年的事。
望海楼与海岛文化
在温州下了飞机便钻进洞头的海监车。车道不断探向海洋深处,一时竟有乘游艇的感觉。
温州市海监大队的司机小李很健谈,他言语中的洞头很有趣,甚至很神奇。譬如他说洞头的五个主岛自古移民各有出处,比邻的两个小岛,居然一个岛居民全讲温州话,另一个岛的全讲闽南话,因为祖先分别来自浙南海岸和福建。
这个海岛县是闽南文化和东瓯文化的交汇地,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样海岛文化。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七座跨海大桥穿接五岛,连通大陆,无论岛上的居民走出去,还是内陆各地的务工者留下来,都无比便捷,面前是更加开放的海岛文化。
小李说岛上先人居住的历史很早。查了一下,发现洞头的历史文化渊源非常了得:早在4000年前洞头列岛即有人类活动了,岛上曾出土过新石器晚期的石斧、石刀及石矛,商周时期的印纹陶片……人类在洞头渔猎、生活的年代竟如此悠远。
到洞头先上烟墩山上的望海楼。这个安排让人相当惊艳,因为望海楼的确恢宏耀眼,可以360度观海天美景,俯瞰列岛全貌。更想不到它在1500年前南北朝时就有名有形了,最早的望海楼是公元434年永嘉郡守颜延之动议修建的。故未达望海楼先遇门台上5米高的颜延之石雕像,见他左手拿书,右手捋胡,甚是陶醉的样子。他身后又过了几百年,唐代的永嘉(温州)刺史张又新到洞头寻望海亭遗址,触景吟诗,收在《全唐诗》内。2012年入选世界历史名楼。
据县旅游局局长赵秀娟介绍,烟墩山上的这座望海楼2005年重建,由滕王阁重修总建筑设计师陈星文主持设计,是2012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的杰作,周边的诗亭、望亭、钟亭、咏史碑廊也错落相宜。记者在照壁、山门等处,见到赵朴初、启功以及不少当今书画名流的墨宝。“望海楼重建时,向全国广征楼联,两个月时间收到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侨千余人寄来的3191副。”赵秀娟说。记者在一层看到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个贝雕件,有“洞天福地 从此开头”八字,为作家、诗人余光中题写。
楼层内的展厅则极尽科技手段,将海岛民俗、渔乡风情、岛内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无余。
在整体布局上,历史人文之美与视野内山海兼胜的自然生态之美两相融合,这就是记者印象中的洞头“第一楼”了。
旧渔船和放生台
路边有几条如今已难得一见的旧木船。还没弄清楚到了哪里,便听到蔡琴沉沉的歌声。遁声入室,发现歌声来自几台敦厚古朴的木制音箱。才知这里是“百福古船木有限公司”——展室所有的木制品都质感十足,并且全是废旧老渔船变身的。
记者忙从东屏街道主任郭献玉那里了解到,木制船被钢质渔船替代后,被淘汰的旧船上最初有用的就是一堆锈铁钉。谁知那些拆下百无一用的“烂木板”近年来忽然有了身价,因为老渔船的用料,一般都是珍贵树种,又经年累月受海水浸泡冲刷,做家具不生虫、不变形,做成音箱,音效更有无可替代之妙。这些独特的审美和收藏价值,被很多家厂商青睐,也给这类文化产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记者为此感到惊喜莫名。最初的商机也许不是洞头人发现的,但这样的文化产业链,却让洞头人悟出天地自然赐予的宝贵,懂得浸润在退役老船中的宁静美好,懂得什么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
“瞧,那就是全国首个国际放生台”,在中心渔港区,我们顺着副县长刘素婷指的方向看过去,望见了那个太极鱼造型的海上放生台。在那里,每年都有逾万国内外游客和洞头人做海洋放生、放流,以此作为爱护自然、善待自然、修复海洋生态的个人行动。
“近年来洞头的旅游到处在讲‘高起点规划’。这个‘高’,说到底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刘素婷说。这个高远的境界正是在“船再生”“放生”这类行动中被逐步理解和内化的。
在自然景观极佳的大竹峙岛,洞头海监大队长郑元富告诉记者,洞头人的亲海、护海行动越来越自觉了,已经在有效地遏制船舶废油、海上垃圾的污染损害。
印记红和生态绿
海霞村的样貌清秀得就像当年电影里的海霞姑娘。村子里家家都有海岛特有的石楼。石楼新旧不一,旧楼上多有“1973”的红色字样和红五星。也许是为了纪念那一年摄制组来拍电影。
刘素婷告诉记者,这个小渔村确有《海岛女民兵》的主人公原型——汪月霞,也有那个女民兵集体的原型——北沙女子民兵连。1960年汪月霞曾和全国民兵代表一起在北京受到毛泽东、朱德的接见,国防部奉命赠送给她一支半自动步枪和10发子弹,后来她带领120名洞头姑娘组成的“北沙女子民兵连”,配合驻岛某部六连,多次粉碎敌特的上岛袭扰行动。
今天的海霞村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渔家风情和军事文化特征无处不在。
但在这里,记者印象最深的已不是这些,而是村里科技含量颇高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把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先用厌氧预处理,然后再用渗滤工艺渗漏到田园的土壤里。这一园艺化污水处理已经让村里数百人受益!据说全县还有不少这样的试点村。
红色军事文化重镇,绿色生态水乡,这一红一绿的美好才是当代海霞村的金名片。
在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的洞头基地采访时,附近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无意中进入了记者视线。刘素婷告诉记者,它叫观潮山,也叫棺材岙,就是1952年洞头解放打最后一仗的地方。在刚刚修建好的红色印记馆,记者“实景”看到洞头岛这最后的堡垒是怎样被强攻下来的。那场恶战如此震撼,100多名解放军战士在新中国建立两年后,把鲜血和生命永远留在了这个东海小岛上。
古老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文化——未来全域景区化的洞头岛的底色和韵味应该是这个样子吧。(本报记者 夏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