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消费调查

    打开电影节的消费密码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本报通讯员 刘伟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3日 14版)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CFP
    邱玥制图
    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CFP
    邱玥整理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日前正式开幕,不管是场内的电影展映环节还是场外的各种文艺活动,都已将人们对一场国际电影盛会的热情充分点燃。展商们在此寻求投资合作契机,影迷们为能欣赏到钟爱的影片欢呼不已。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越来越多的国内电影节驶入与国际接轨的快车道。电影节,仅仅是一场光影交错中的视听盛宴吗?它将如何吹皱文化消费的一池春水?国内电影节又该如何缩短与国际知名电影节间的差距?

     

    光影盛宴也是一场消费盛宴

     

        作为最受影迷关注的“北京展映”环节,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影迷呈现了300多部国内外佳作。热门影片《鸟人》《消失的爱人》《爆裂鼓手》及影片《教父》系列、“奥黛丽·赫本”系列、“漫威”系列、吕克·贝松等名家著作均在展映之列。“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展映电影排片表一经公布便引发关注,众多影片更是一票难求。据悉,本届电影节展映片开票仅2小时销售额便已超过200万元。

     

        “8号晚上官方公布这次北京电影节的全部展映排片后,我马上在本子上列出要看的电影和场次。9号一大早就起床守在电脑前等着开票,一共买到了十几场场次的票。但因为今年是一次开卖全部展映电影的票,有几场还没抢到票,只能到时去影院碰碰运气了。”12日下午,在北京朝阳大悦城金逸国际影城,前来观看北京电影节展映影片《法官老爹》的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国电影院线不断增加,电影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2014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如此高的增长速度,自然离不开消费者对电影产品的追逐,电影消费的需求直线上升,并且这种需求并不局限于国产电影。“对消费者来说,国际电影节是一个很好满足他们消费需求的契机。电影节上展映的很多经典国外影片,也使他们增进了对世界电影文化的了解,这对培育电影消费市场有很大的好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

     

        “电影节为大众提供了丰富、优质的电影资源,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观影欲望,让更多人了解、熟悉、喜爱电影,还可以促进电影产业的交易合作和业态培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从文化市场的角度来看,在院线终端消费的一级市场和产权、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之外,电影节庆活动作为三级市场的作用不可小觑。以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例,它不仅在短时间内促进了电影消费的迅速增长和电影产业的直接交易,长期也将推动中国电影业的交流、融合和升级。”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市场活动实现签约项目36个,签约总额138.45亿元,比上届增长32%。签约项目涵盖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电影节“北京创投”活动共吸引了455个项目报名,同比增长超过100%。电影节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38场,吸引超过12000名中外展商和业界人士参与。北京电影节已经成为中外电影公司进行推介发布的首选平台。

     

        在魏鹏举看来,电影节对文化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局限于电影业态本身,“电影节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交流吸引到大量的参与人群,间接地拉动图书、音乐、话剧等相关领域的文化消费,电影节上举办的一些艺术讲座和论坛也会激活相应的文化消费需求”。

     

        有着悠久历史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算是国内电影节的“前辈”,对于戛纳和威尼斯而言,一年一度的电影盛宴不仅带动了当地广告、旅游等相关消费的增长,更成为城市的一张标志性文化名片。

     

    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中国的四达时代集团是目前非洲第二大数字电视运营商,在非洲14个国家开展数字电视运营,拥有500万用户。在非洲,四达时代将中国影视剧翻译成当地人听得懂的语言,让更多非洲人通过影视剧了解当今的中国,传播了中国文化。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市场环节,四达时代将向观众展示其数字电视运营、节目译制及节目制作等内容,推动节目版权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电影节带来一抹浓郁的“非洲色彩”。

     

        要想让电影节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自然离不开电影市场的国际交流与贸易合作。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吸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75家展商,同比增长11%。其中,国际展商超过一半,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首次以国家联合展位的形式亮相。展映环节引进的国外佳作也受到许多观众的热捧。

     

        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引进来”。“出于保护国内电影业和电影市场等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国外电影总体来说是限制的。”魏鹏举表示,我国举办大型国际电影节可以让国内观众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国外电影、进一步激励电影消费、满足观影需求,电影行业的从业者还可以与国际一流的导演、演员、电影投资人和制作方进行直接接触和交流。一场国际性的电影盛会,对我国电影产业的消费和国际化贸易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引进来”也要有“走出去”。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在“引进来”上已经取得一些成果,许多世界级的导演乐意执导国产电影;更多国际电影从业者愿意带着优秀的影视作品来到中国,但我国的电影产业在“走出去”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介绍说,目前我国的电影市场外向型需求不足,基本属于完全内需型市场。“客观上看,国内许多电影节上达成的众多贸易合作,对中国电影从单纯的内需向外需扩展、实现内需与外需结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电影的国际化传播和发展对文化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影产业的发展,应该与当今国家的战略相配套。”张晓明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想打好这张文化牌,需要进行全国性的规划和布局,各地的电影节要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可以担负起国际电影产业发展战略和文化传播探讨的职能,西安、泉州等其他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立足于当地文化,开展更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国际化传播。”

     

    如何缩小与成熟电影节的差距

     

        作为影视产业创新型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影视贸易中心通过整合北京电影节电影市场资源,依托展示推介平台、创投孵化平台和贸易服务平台,打造影视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从今年起,开启了永不落幕的电影市场。

     

        在尹鸿看来,办好一个国际化电影节必须具备两个要素:权威性和参与度,“一个成功的电影节应该具备与已有国际电影节的差异和识别度,建立自身的权威性”。

     

        “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电影节品牌相比,我国的电影节还处于品牌建设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打造成响亮的国际电影节品牌,还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努力。”尹鸿认为,电影节权威性的建立依赖于文化引进的开放度和多元化,国内的电影节既要提升其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也要吸引更多国内外影迷的积极参与。“当前北京和上海的国际电影节规模都很大,国际化程度也在提高,但还需要更好的开放度和包容性。”

     

        “只有提高电影节的开放性,才会有更高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魏鹏举建议,国内的电影节要吸纳更多国家电影产业的主体参与,不仅欢迎美国、英国这些传统电影强国加入,还应敞开怀抱吸纳一些亚非拉国家的电影文化。

     

        就电影节的运作来看,平衡政府扶持和行业自身力量成为长效发展需要探讨的问题。“电影节在起步阶段的确需要依靠政府扶持,但从长远来看,电影节的运作要更加社会化、市场化,这样才能更高效持久地发挥作用。”魏鹏举介绍说,国际上绝大多数知名电影节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北京国际电影节目前也在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努力打造成行业性的产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市场化机制会使电影节更有活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实现各方资源的汇聚和最优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片的官方购票方式除了影院购票也加入了网络购票环节。魏鹏举认为,“互联网+”为传统的电影消费注入了新的基因。互联网传播让以往国际化的文化消费变成“举手之劳”,这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充分激活文化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不仅是通过网络售票、宣传和观看,节庆性文化活动朝着O2O的模式发展正成为普遍趋势。线下活动是短暂的、限制时间和空间的,而线上交流和产业对接却是永不落幕的。”他建议,电影的制作、融资和宣传都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突破地域性,实现开放性,成为所有影迷的嘉年华。(本报记者 陈晨 本报通讯员 刘伟)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