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克服美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

    作者: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0日 14版)

        (代表作:著作《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欧洲绘画简史》《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等)

        当前不少美术作品缺乏诗意,不能引起观众欣赏的兴趣,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与美术家创作者态度浮躁、急于求成,缺乏虚静的心境有关。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创作都重视诗性表达方式,中国传统艺术尤其讲究诗性。诗的极致是入神,文艺作品中的诗意来自客观社会与自然的美,也来自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于物我交融,既传物之神,也传作者之神,即所谓有“神韵”。客观世界的美有待于艺术家的发现,但成为艺术美更需艺术家的加工和创造。如古人所说“笔补造化天无功”。美的发现和创造需要艺术家有超越直接功利目的和心态——需要有虚静的心境。虚静说是我国传统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学说。创作者只有以虚静的态度才能进入真正的创作境界。虚静是一种心境的自由,历代画家讲绘画中的意境,都离不开“静”、“远”二字,创作态度宁静,境界才能深远。由此可见,审美关注和体验与艺术家的心境、胸怀、人格、性情密切有关。因此虚静不仅是创作过程中的心态,更是艺术态度与生活态度。有了纯熟技巧的美术家只有克服追名逐利的私念,不受艺术市场的操纵,认真用心观察和体验自然和现实生活,在静中把握动的客观世界,多读书、多思考,作品才可能有动人的诗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