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探 索

    方言数据库:留存乡音的符号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0日 05版)

        近日,山西决定筹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西库),具体工作委托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完成。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西库)将如何建设?记者采访了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所长乔全生。他说,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西库),保存山西方言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自己从事晋方言研究30多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因为方言承载着区域文化的基因和乡音的符号,留存方言,就是要为后人探寻古老中华文化留下载体。有了数据库,就算是未来有一天某种方言消失了,附着在每个方言之上的中国文化还能延续下去。

     

    语言演化史上的“活化石”

     

        方言是一种语言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跟标准语有区别,只在一定地域使用的语言。据乔全生介绍,山西方言包括晋南方言、晋中方言、吕梁方言、晋东南方言、晋北方言五大类。在很多人眼中,山西方言“土”,不好听。其实,山西方言不“土”,它只是太古了。山西方言的核心——晋语,乃唐五代西北方言的“嫡系”;再如属中原官话的临汾片方言,是宋西北某方言的延续。因山西方言中保留了众多的古声、古字,成为学界珍视的研究对象,称其为语言演化史上的“活化石”。

     

        语言学专家认为,山西方言是个地域概念,而晋语是个学术概念。晋语最大的特点是保留有入声,故北方凡发音中依然保留入声的语言都可叫作晋语。这些地区包括山西大部、河南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南部以及陕西北部,总共有五省区的170多个县市4000多万人。古老晋语中,保留着众多古音,还留存着一些极为古老的文言字词。这些古字词、古音、古意,代表的不仅是晋语的历史,同时也映射着黄河流域的文明史。

     

        唐五代西北方言在陕西、甘肃等地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而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辖区山峦起伏,沟壑众多,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流动较少,因此山西方言能够保存古代方言痕迹。乔全生说,山西方言很珍贵,它继承了很多古汉语词汇,承载着太多历史文化信息,值得我们珍视。然而,与文字不同,方言很脆弱。方言一旦消逝了,几乎没有复原的可能。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西库)为山西方言建立一个档案,就是为了保存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民歌、曲艺、地方戏剧,甚至饮食都与方言不可分割。如大同数来宝,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只有用地道的大同方言表演才有味道,若换成普通话表演,不仅外地人不看,估计当地也没人看了。乔全生说,为了不让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轻易消失,抢救方言势在必行。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久远以后,还能通过这些资料,了解我们现在的文化。

     

    “十里不同音”,记录越细越好

     

        从20世纪80年代起,乔全生和他的团队就开始搜集整理山西各地方言,目前已出版了46本县市方言研究丛书,但这只是文字记述。据他介绍,建设有声语言数据库,争取用6到7年的时间,在确定的114个县域内,每县选取5到7名能讲地道当地方言的老年、青年及民间艺人代表,进行文字和音像资料的留存。乔全生说,借数据库建设,他们还要同步完成其余68个县域的丛书。

     

        “一县一本”能做到对方言的全面记录吗?乔全生说,在农村自古就是“十里不同音”,方言记录当然也是越细越好。点越多,记录就越全。

     

        现在,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根据项目规划,已形成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山西库)的建设草案,此方案计划覆盖全省所有的县。方言收集组专家由来自全省各高校语言学系的教师和研究生组成,人数有几十人,将分成10个小组赴各县收集方言。同时,制定出方言收集办法、方言采集对象筛选办法、方言收集录音录像办法等。项目组挑选方言采集对象时,将采取自愿报名方式进行征集。在每个县,专家组将征集5~7名方言采集对象,其中两名60岁以上能讲地道当地方言的人将是项目组重点筛选的对象。录制音像时,将给予方言采集对象误工补偿。正式录音录像时,项目组将为每一个方言采集对象提供一张汉字表、一张词语表和一篇当地传说故事,供其运用当地方言进行念读。

     

    方言保护要“多条腿”走路

     

        如何保护方言?乔全生说,晋方言研究走的是“纵横结合”的路子。

     

        一是横向的,为现存方言“拍照”留档。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就到一些县里,为当地的方言留档、拍照,用国际音标标记当地的土音、土话,记录当地方言的词汇、语法、民谚俗语,编撰山西方言研究丛书。乔全生说,从学术角度考证语音,找出那个本字,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一旦找到了,乐趣也很多。如,山西多数饭店将羊的内脏写成“羊杂割”,其实应是“羊杂合”,“合”在这里读“割”的音,但不是“割”字。

     

        二是纵向的,在古代文献中找出方言的音韵、词汇、语法的特性。乔全生说,在方言研究中,语音、词汇、语法三足鼎立,缺一不可。方言词汇史可以通过文献查找构建,而方言语音史的构建却绝非易事。近年来,他们先后出版《晋方言语法研究》《晋方言语音史研究》《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等学术著作。特别是《晋方言语音史研究》一书,通过对晚唐以来反映晋方言历史的历代方志、文士札记、地方戏曲以及藏、梵、西夏、回鹘文与汉文的对音文献的挖掘,钩稽出了晋方言一千余年的发展演变史。

     

        乔全生说:“抢救方言,应当是全社会的责任!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不可抗拒,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而是要更有效地保存地方方言,给后人留下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这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