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森林中国·2014中国生态英雄”大型公益活动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森林中国·2014中国生态英雄”30名入围者事迹摘要(前15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0日 06版)
    1 卫泽珍 山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太原动物园副园长

    卫泽珍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专业。参加工作30年以来,他每年参与野生动物野外救护二三十次,对野外金钱豹、大鸨、黑鹳、褐马鸡、金雕、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实施及时救护。近年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对野外受伤、患病、饥饿、中毒、误入村庄的金钱豹实施救护,仅2009年就成功救护金钱豹4只。

    2002年,山西翼城有一金钱豹因肠套叠腹痛难忍,误入县城。当时围观群众达四五千人,如不及时救护,将会伤及群众。为确保群众安全,麻醉必须近距离进行,但难度极大。卫泽珍靠近金钱豹操作时被抓伤面部,但他没有离开现场,坚持将金钱豹麻醉装笼,群众安全了,金钱豹也恢复了健康,而卫泽珍的脸上却留下了永久性的疤痕。
    2 王晓琴(女) 甘肃省定西市渔政管理站站长

    王晓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定西从事渔业工作。2005年逢机构改革,定西所辖七县区渔业机构人员无一保留,市站只剩下王晓琴一人,领导要求关门合并。王晓琴却主动请缨主持工作,并立下“军令状”。

    她全身心投入工作,终于找到渔业资源保护、渔政管理这个突破口。她和她的团队夜以继日工作,几年下来,他们先后建成了全省唯一国家级珍稀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市级湿地保护区等。由于过度劳累,王晓琴2006年胆囊发炎住院,2007年三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是王晓琴始终恪守的人生格言。
    3 毛阳位 贵州省兴义市捧乍镇槟榔村村民

    20多年前,毛阳位退役后,与妻子来到贵州省兴义市从事电器维修。一次毛阳位回乡探望父母时,发现浙江珍珠养殖户使用大量棕绳。这种棕绳由山棕树干表层的棕片提取纤维制作而成,不需要砍树伐木。他由此想到了兴义市那些天然生长的棕树,了解到棕树不但能有效防治贵州严重的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其身上剥下的“废物”棕片还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于是他开始征收棕片并将其加工成棕丝。天然棕树越来越少,他逐渐萌生了种植棕树的念头。他用为数不多的钱开始了棕树苗培育试验,后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山棕原料企业与他建立了合作关系。10多年来,毛阳位在大山深处坚持棕树种植工作。现在,毛阳位已经带领村民种植棕树近800亩,使当地的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4 权丙铉 未来林——韩中文化青少年协会代表

    权丙铉是韩国资深外交官,曾担任中韩建交筹备组组长,为中韩建交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作出重要贡献。他于1998年至2000年任韩国驻华大使,在任时即切身感受到了中国沙尘暴,意识到自然环境恶化的危害,由此在大使任上积极投身于绿化环保活动。从1999年起,权丙铉号召在华韩国人于北京郊区开展植树绿化活动。2001年创立了“未来林——韩中文化青少年协会”。2002年至2005年间,他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贵州等地选取荒漠区植树造林,在改善当地自然经济条件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2006年起他与共青团中央携手启动“韩中友好绿色长城”项目,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库布齐沙漠中打造绿色生态林,至今已植树670万棵。
    5 朱再保 湖南省岳阳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朱再保是湖南岳阳市军队退休干部。这位87岁的老人,致力于用自己的后半生,为“美丽中国”培育“未来希望”。

    32年来,他以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部署为依据,开展未成年人的生态道德系列教育。先后开展了湿地保护、淡水国情、生物多样性保护、倡导学生节能减排等260多项生态环境主题教育活动。

    此外,他还自己编写了80多个专题、上百万字的科普资料免费发放。从1999年起,他发动岳阳市百万青少年集资80余万元,植防洪林和水源地护水林。他本人捐出10万元奖金植树1200亩。他在山区学校开展护林、护鸟、护蛇、护蛙活动;自筹20万元翻印《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发放覆盖85万个家庭;自费3万元翻印《新环保法》。据统计,朱再保的志愿服务总时间逾万天,超过12万小时,他骑单车、乘公交的总里程,相当于走了12回“红军长征路”。
    6 朱彩芹(女) 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防火办瞭望员

    沾河局施业区内有两处国家级重点森林火险区,451瞭望塔由于地势高、通信辐射面广,承担着全局森防通信的中转任务。值守这座塔的瞭望员朱彩芹,已在塔上坚守了26年。

    1988年,刚满20岁的朱彩芹和新婚丈夫一起,成了沾河林区第一个“夫妻塔”组合。这些年,朱彩芹经历的危险事数不胜数。1996年5月,外界火烧入南沾河施业区,指挥部的命令、火场的实时信息源源不断,451瞭望塔承担了90%的通信任务,她连续三天三夜坚守在塔上,转接信息千余条无差错。2004年,朱彩芹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被诊断为红斑狼疮。组织上照顾她,想为她调动工作,却被她执意谢绝了。2009年4月27日,伊南河草甸雷击火肆虐沾河,尚在身体恢复期的朱彩芹坚持住在塔上。扑火战斗持续了15天,她也15天没下瞭望台。
    7 华振峰 吉林省森林公安局红石森林公安分局局长

    华振峰从穿上警服那天起,就把大山装进了心里。为了守土有责这四个字,他默默坚守了32个春秋。

    在20世纪80年代,红石林区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特大盗伐林木案,森林资源和植被遭到破坏,山洪暴发,200多户房屋被夷为平地。华振峰组织全警奋力抗洪抢险,挽回巨大经济损失。2014年,全国开展停耕还林,红石林业局三年的任务是10707公顷。华振峰走遍辖区4镇2乡48个村223个自然屯,挨家挨户讲政策,当年停耕还林3889公顷,造林2245.5公顷。林农矛盾最突出的二道甸子镇暖木村三年停耕还林任务当年超额完成,荒山秃岭再次被绿林覆盖,被破坏的植被恢复了近60%。2012年红石林业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并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旅游景区。
    8 向其柏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他通晓英、法、俄、拉丁语4种语言,一辈子几乎走遍中国所有省份,到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他潜心研究植物分类学,是中国植物的“活字典”,大地上的植物,只要是见过的,几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他被授权为木樨属(桂花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权威,全球范围内桂花属植物的命名由他权威认证。他的名字被美、英、法等国植物学字典收录为一个词条,其论著在国内外植物文献中被大量引用。他就是著名植物学家、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向其柏。

    不少国外单位想把他“挖走”,法国一家单位开出的月工资,相当于他在国内一年的收入,但被他一口拒绝了。他说:“像我这样一个穷山沟出来的孩子,要不是党的培养、国家的关怀,哪能有我的今天?”如今已80岁高龄的他,仍常深入山区,翻山越岭,用“脚底板”发现新植物。
    9 吐尔逊·吐拉克 新疆阿克苏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办主任

    1987年7月,刚毕业的吐尔逊·吐拉克被分配到新疆阿克苏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办工作。24年来,他一直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雪豹主要分布在北部沿天山一带的山区内,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增加,雪豹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吐尔逊·吐拉克组织人员,对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域不定时地进行资源调查。2007年7月1日,在乌什县牙曼苏乡北部山区,吐尔逊·吐拉克发现了雪豹窝及窝里的两只小雪豹。突然间大雪豹回来了,他不但没跑,反而抓紧时间拍了十几张照片。这时,母雪豹扑了过来,他拼命地往山下跑,才躲过一劫。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在洞穴里拍摄到的野生雪豹幼崽,吐尔逊·吐拉克也成了全球离拍摄雪豹距离最近的人。
    10 李 理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

    李理像个苦行僧,把自己卖画所得的收入,全部投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中。

    李理是80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他有着极强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于2000年1月发起建立了一个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并在大山深处一住就是14年。这是一个完全由年轻人自发形成、自筹经费办起来的民间动物保护组织,长期坚持做巡山、野生动物救助、拍摄、宣传教育等工作,保守估计花费自筹经费400多万元。作为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站长,李理每周带领队员到北京周边地区巡护一到两次,阻止当地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李理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放到自费印制的宣传册中,发给当地老百姓,方便转接受伤的野生动物。李理带领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共救助了1700多只国家一二级野生动物,并建立了几个大笼舍临时安放野生动物,等待国家救助中心的人员把动物接走。他提出了“用水墨回报自然”的理念,用自己擅长画中国水墨画的特长,来表现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让他欣慰的是,北京周边地区的野生动物数量大大增加了。
    11 李 斌 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二大队大队长

    李斌入伍20年来,扎根边疆,始终战斗在大兴安岭林区防火灭火一线,率领部队扑救森林火灾113起,执行抢险救灾任务18次,完成重大临时勤务17起,为保护祖国森林资源、绿色生态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也是唯一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地带。李斌所在的黑龙江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担负着守护这片原始林海的任务。李斌曾亲历了28年前的“5·6”特大森林火灾,当时仅10岁的他便暗立誓言:一定要当一名森林守护者,看好祖国生态北大门。从参军入伍到转干工作,每次面临人生重大抉择,他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守护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他在一年无霜期仅100余天、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0度左右的艰苦环境中,一干就是20年。
    12 李旻果(女) 云南景洪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负责人

    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除海南之外仅存的热带雨林地区,它美丽却极度脆弱。李旻果同她的丈夫德国生态学家马悠博士,自1999年起便决定以自身一个家庭的力量开始,终身致力于保护和恢复雨林和生物多样性。

    李旻果夫妇用10余年时间,将因种植橡胶树而变得贫瘠的土壤,恢复成为拥有上百物种的雨林花园。他们建立了以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为目的的机构“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为西双版纳和普洱市政府提供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议,成功推动普洱市政府进行生态茶园改造,将150万亩单一化种植的台地茶园改造为生态茶园。2010年,她的丈夫因心脏病离世,李旻果带着女儿林妲、宛妲至今继续着这项未完成的事业,10多年来未向政府申请过任何资金支持。
    13 吴可生 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

    守护着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浩瀚的原始森林,护林员吴可生被人称为“黑包公”“活地图”。

    在12年的护林员生涯中,吴可生经历了太多磨难。有一次巡山时,他拦下了几个盗伐者,其中一人猛然举起砍刀,气狠狠说:“你让不让?”吴可生毫不畏惧:“你们想砍木头,除非从我身上踩过去!”几个村民被吴可生的凛然正气所威慑,放下砍刀灰溜溜走了。从此,吴可生成了村民口中的“黑包公”。2008年,马头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了要完成护林的本职工作,吴可生又多了一项做向导的工作。凭着对大山的挚爱,吴可生能讲出保护区上千种植物的名称及特点,有他做向导,专家学者们都能顺利完成考察计划。
    14 吴庆贤 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村民

    从1984年起,吴庆贤开始造林、绿化荒山,使一座座光秃的山岭化成绿水青山。他个人造林面积在贵州位居第一、名列全国第二,被誉为“造林大王”,致富带头人。

    致富后的吴庆贤不忘乡亲。从2001年开始,他把杉苗免费赠给困难村民,让他们在自家的自留山、责任山上造林,十多年间,他已赠送杉苗35万余株。不仅如此,四寨村新建小学、建花桥、鼓楼、门楼有三分之一都是他免费捐献的,寨高村建花桥的木料也是他提供的。发展山区经济,选准造林树种和产业是关键。吴庆贤走村串寨,宣传国家林业政策,传授造林技术。近年来,吴庆贤共承包荒山15500余亩。子女都劝已71岁的他不要再上山了。可他说:“我只要还走得动,就要上山造林、护林。荒山是宝,不造可惜啊!”
    15 余家华 四川省茂县凤仪镇茶山村村民

    从1995年开始,余家华就在九顶山周边地区宣传国家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截止到2013年7月,他巡山超过150次,其中有6次面对盗猎者的枪口。他直接和间接收缴猎枪15支,巡山线路长达5万公里,劝阻盗猎者停止盗猎达600多人次,拆收盗猎绳套、铁夹子等110000多根(件)。

    他组织全村村民开展义务植树造林。经过20多年,他们已种植500余亩,其中,余家华的家族就种植了350余亩,且已经全部成林。

    余家华还组织村民自发清除、销毁村内和田边地角的白色垃圾。在担任村主任的十多年间,余家华为村民争取人畜饮水和灌溉蓄水池150多个,解决了村民饮水和高山坡地灌溉的难题。在巡山的19年间,他用卖牦牛的钱支撑巡山补助费用和协会杂支等开支高达16万元。

        他们的岗位很平凡,却做出了太多的不平凡;他们的工种很简单,却创造了无数的“不简单”。这30名入围者是从全国各地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岗位上发现和推荐出来的。经专家进一步评议,他们当中将产生10名“2014中国生态英雄”。以下是他们的主要事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