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大学教授胡彬彬的梦里,故乡湖南省双峰县印塘乡花家村是花乡,一年四季都是花的海洋,还有祖先留下的老院子,然而如今很多院子已是杂草丛生、断壁残垣。
回不去的故乡,忘不了的乡愁。这样的矛盾常常使胡彬彬心痛不已。
胡彬彬,1959年生于一个教师家庭。198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邵阳市政府财贸办做文秘工作,现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胡彬彬的研究跟别的学者不一样,他往往不从文献资料入手,而是从实物资料和文化现场实地考察着手,他把这叫作先田野后考究,由物而史,以物证史,以物正史,以物补史。
他几乎用脚丈量过湘西南的每一个角落,那些深山里的村寨,那些荒野里的破庙,都是他造访和歇脚的地方。湖南在行政区划改制前有3337个乡镇,他走过的有2731个。
从小在农村识字,背的是中医里的《汤头歌》。“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教我们很多,这些财富不能乱丢。”他感叹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记载在历史文献上,更鲜活地遗存在祖国大地的传统村落中。”
在他眼中,村落中不仅有原生居民的生活形态和建筑之美,更有中华民族传承千年、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村落是种载体,它把国家、民族、个人都联系在一起,凝聚在共同的核心价值下,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他解释,国家是由一定地域和一定人口构成的社会单元,是放大的村落。村落是人们在农耕时代聚集形成的社会单元,是缩小了的国家。寒暑假,他把学生派到村落山野中,调研房屋建筑、土地耕种、人口情况等,六七年后他再派出一批学生,回访同一个村落。
从1981年到1999年,他32次去凤凰,眼睁睁看着一个“纯情、美丽,养在深闺”的凤凰,被过度的商业无情践踏。这样的悲剧正重复上演。他推介村落后,当地迅速将农民迁徙出来,将它变成旅游景点,大规模商业化开发。“推介它们,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有时候,他觉得很无奈。令他欣慰的是,这些年很多村民打电话、写信给他,鼓励他把保护和研究古村落的事业干下去。
如何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胡彬彬说:“乡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国家历史文化记忆,一种历史文化的民族情感,一种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内涵。所以我们不仅要保护青山绿水,更要留住人民创造的文化和他们的文化情感。”
(本报记者 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