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刘伯承元帅的家乡,也是三峡库区的人口大县和闻名全国的“打工第一县”。全县170万人口中,近7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
2000年,开县提出“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010年3月,开县成为全国首批5个“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之一,同年9月成为重庆3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建设”试点区县之一。最近几年,开县每年都有超过1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已经超过2.7万户,投资总额超过275亿元,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
“打工第一县”,正变身为“返乡创业第一县”。
良好环境激活返乡创业
1995年返乡创业的付祖科,是最早响应开县“归雁经济”的一群人之一。他在距县城约30公里的赵家镇创办的重庆帅笑实业集团,旗下已有4家企业,每年加工5万吨菜籽油、10万吨大豆油和20万吨饲料。付祖科曾是我国第一批农民工,创造了10年间从搬运工做到厂长的“打工传奇”。他坦率地说,当初回到开县,“最看重的还是优惠政策”。
“这些在沿海经过市场经济锤炼的开县人,是带动‘大众创业’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开县县委书记李应兰说。为了吸引更多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曾经在全国率先设立“劳务产业办公室”的开县,又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开县县情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县里规划建设了“一区三园三分园多点”的返乡创业工业园区和“全县一网”的农业创业平台、“服务一体”的三产孵化平台,为返乡创业人员办证、用水、用电、用地等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赵家镇是开县重点打造的3个返乡创业工业园之一。“园城融合,生活配套”的园区,有公租房和从幼儿园到初中的优质教育,标准厂房中还有专门为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建设的“微型标准厂房”。1988年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涂德军,靠二手设备起家在广东创办了几家颇具规模的电子加工企业。他在赵家镇投资8000万元建的覆铜板厂,去年实现产值2.3亿元。虽然自己的产业主要还是在广东,但涂德军仍然决定在赵家镇追加投资,将覆铜板厂的生产能力提高3倍以上,“这里现在各方面都不比沿海差”。
良好的创业环境调动了更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据李应兰介绍,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10万在外有所成就的开县人想返乡创业,最近几年仅3个返乡创业工业园就实际到位资金178亿元,建成投产企业实现年产值186亿元。
“劳务大军”成创新主体
今年,付祖科最主要的工作,是全力推进一个投资4000万元的油饼脱蜡技术创新项目。如果技术创新成功,帅笑集团每年将增加大约1000万元的利润。3月3日,开县县委县政府在企业现场办公,指导付祖科解决了因为产权管理不规范而难以融资的问题,还同意支持帅笑集团建立自己的油菜基地。“现在我们搞技术创新的劲头更足了。”付祖科说,“食用油人人都离不开,我们有信心办成百年老店。”
返乡创业的“劳务大军”,正成为开县经济的创新主体。据县劳务产业办主任袁万祥介绍,返乡创业人员过去创办的主要是代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最近几年自有品牌、自创品牌的返乡创业企业发展很快。2014年返乡创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已有超过一半来自品牌企业。曾在淘宝网工作的彭东,返乡后创办了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网络服务平台“开州网”,现在已经拥有几百家长期客户,20多名固定员工。
一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的返乡创业企业,则结合开县劳动力城乡分布的特点,创新推出了“总厂+分厂+车间(加工点)”的生产组织模式。“员工在住家附近的加工点上班,既不耽误工作,又能兼顾家庭和农业生产,因此能接受相对较低的薪酬。”袁万祥说,开县已有七八家返乡创业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每年实现产值10多亿元。
为促进企业创新,开县还引进西南大学等3所高校举办金融硕士班和企业管理硕士班。2014年开班的第一期招收了40个学员,今年开班的第二期报名人数更多。返乡创业的美尔康公司老总李子青说:“大家成了同学,每次聚会都要讨论几个案例。谁要上一个项目,也请大家一起来论证,企业间还可以探讨合作的可能。”
把“返乡创业”引向“大众创业”
李应兰把吸引返乡创业的效果,看作对开县自身发展的一次全面检验。2013年,开县新县城被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评选为“全国十佳休闲城市”,县城里有“工程湖泊的生态典范”汉丰湖,有课堂改革经验全国推广的中小学教育、“三甲”医院和重庆市第一所县级老年大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后,农村的垃圾都得到了集中的无害化处理,全县出现了190多个色彩缤纷的“美丽乡村”。
“重庆市委在渝东北实施的生态涵养发展战略,为开县的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外出务工的开县人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李应兰说,“我们的责任是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将‘返乡创业’引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开县明确了“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企业一个政策”,通过针对性的服务,综合性地解决创业面临的问题。当地农村居民创业面临项目、资金、技术、市场四大劣势,县里就通过扶持返乡创业龙头企业“支持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到2014年底,返乡创业人员共投资农业项目3989个,超过全县农业项目总数的80%。县委县政府还通过重点扶持,强化第三产业创业孵化基地在创业培训、融资担保、项目策划等方面的孵化服务功能,助推返乡创业企业在第三产业中快速成长。截至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共创办第三产业实体近两万户,对全县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超过70%。
“一区三园三分园多点”梯次布局的开县返乡创业园,从县城、镇街一直延伸到了村社。李应兰说,到2020年,返乡创业园将实现1000亿元总产值和30万人就业,真正发挥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带动效应和集群效应。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特约记者 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