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政府与腾讯公司在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动上海“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智慧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加快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步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
同一天,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受邀登上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讲坛,讲授了一个半小时“互联网+”。有媒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韩正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后,马化腾是其请到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的第一位互联网企业“老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紧密相连”。
上海要积极拥抱“互联网+”
4月15日,上海徐汇越界创意园,青年创客们在腾讯创业基地里穿梭。3个月前,腾讯创业基地(上海)正式揭牌。首批申请入驻名单中,多数为生活服务类创业团队,包括零号线、温暖医生、G-Wifi、乐停车等项目。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动力不强、活力不足,创新创业环境亟待完善。”今年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上海市市长杨雄毫不讳言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事实上,上海一直在努力营造适于创新创业的环境。与腾讯公司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同样释放出上海开放进取、锐意创新的努力。在这次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市委常委学习会上,韩正说,我们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适应和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
记者了解到,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包括在文化、医疗、金融、智能汽车等领域深入合作,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以腾讯上海创业基地为核心,引导优秀互联网创业项目向基地集聚,营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同时,双方的合作将推进上海政府机构政务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发展,拓宽政府信息发布渠道,提升智慧城市服务水平。
“互联网+”试解城市治理难题
“互联网+”之于上海意味着什么?上海为何如此期待?面临人口大量涌入、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等问题的上海一直在寻求社会管理的“良方”。“互联网+”被视为破解智慧停车、居家养老、社区管理等城市治理问题的手段。韩正认为,“互联网+”时代不断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往往对政府传统的管理服务产生颠覆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超前于各种法规和规范。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个课题涵盖了城市管理、经济运行、风险防范、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城市安全等方方面面。
今年3月底,腾讯微信的“城市服务”入口已正式落沪,上海成为华东地区首个接入这一服务的城市。上海市民通过微信,即可享受查询天气、支付生活账单、预约护照办理、违章查询等14项便民服务。截至目前,腾讯已开通了5座城市的“城市服务”入口,覆盖用户数超过6000万,服务市民超过1100万人次。
“互联网+”是改革的方法论
对上海而言,“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是手段,更是一个方法论问题。
以怎样的姿态拥抱“互联网+”,也考验着政府的开放与创新与否。“简单采集和累加的数据并不是资源,经过处理并能够进行广泛深化运用的数据才是真正的资源。”韩正说,“当前,政府掌握着相对齐全的数据,却一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分割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打通和共享。要让这些数据真正成为资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秉承更为开放的理念,立规立法去管理和使用。”
韩正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就在眼前,要以“互联网+”的理念,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各产业结合,真正做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与革命。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助推政府优化城市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为新常态下上海转型发展作贡献。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