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8日 星期六

    融媒体记者:你得是“即插即用”型

    作者:光明网记者 郑逸 曾繁华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8日 06版)

    编者按

     

        近日,美国资深媒体人、美国职业记者协会前主席、“媒体沙拉”公司总裁克里斯汀·泰特姆女士应邀来华演讲。在中国记协,她与国内媒体界代表深入交流,并接受了本版记者采访,分享了她对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解和感受。

     

        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来推送新闻已不再新鲜。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只有大胆创新,才能在未来立足。

     

        在美国资深媒体人、美国职业记者协会前主席克里斯汀·泰特姆女士看来:“21世纪的记者必须适应跨媒介传播,必须学会适时选择最佳的传播工具,扩大信息的受众群和影响力。”

     

    媒体融合时代,记者何以自处?

     

        作为第一批在互联网上写新闻的记者,泰特姆曾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报社和电台间运转,并给多家网站供稿。

     

        她认为,当下的媒体生态对媒体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媒体人要有开放的思维,要多与专业人士交流。同时,应在某一领域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这是进一步深度调研,做出精彩原创的基础。”

     

        泰特姆兴致勃勃地展示了她随身携带的“百宝盒”,手机、录音笔、充电器、耳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在她看来,记者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简单的“各路招式”都应拿得出手,除了传统的新闻采写,在摄影、摄像以及网站设计、制作、管理、流量获取等方面都应做到“即插即用”。

     

        同时,泰特姆也提醒媒体人切莫“本末倒置”:“技术固然能锦上添花,但并非新闻本身。记者首先要探寻报道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事实,其次才是考虑用最佳的方式呈现。”

     

        作为记者兼总裁,泰特姆非常重视媒体人的商业头脑、创业思维和产品意识。“不了解自己单位盈利模式的记者不是好记者。记者有时候和企业家非常相似,也需要具备类似的能力。”泰特姆认为,记者们应迫切思考:什么样的信息能为公众创造价值?人们又愿意为怎样的新闻付费?

     

    转型阵痛中,美国同行如何抢占先机?

     

        如同其他国家正在经历的一样,美国媒体界也在遭遇转型的阵痛。

     

        一方面,报道原创能力的下滑引起专业媒体人士的担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通过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获取新闻。社交媒体和手机的兴起,不仅影响了人们阅读新闻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了新闻写作的流程。

     

        泰特姆说,之所以在当下建议记者们适应全媒报道,就是希望他们能凭借最好的平台来传递最优质的信息,让有价值的新闻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尽管对整个媒体业的未来发展仍有担忧,但近年来行业涌现出的新探索却让泰特姆倍感鼓舞。“这些新的尝试蕴藏着变革的力量,当下正是媒体机构进行新试验,开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的大好时机。”她说,这个时代孕育着记者们的机遇和挑战,“而谁能掌握这些融合的技能,谁就能掌握先机”。

     

        (光明网记者 郑逸 曾繁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