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在死前一天,张斌曾对妈妈说,“我太累了”。张斌生前两个月曾连续多日加班到凌晨,且周末基本无休。
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就业政策公约》确认的原则:“在发展中必须把人放在首位,否则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自行产生就业机会的。”我国劳动法也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当下的劳动观念,早已摆脱了“人定胜天”的落伍状态,让“利润”和“健康”协调并进,才是和谐发展。
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它的管理制度、用人制度,要考虑利润需要,更要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基本的休假权。考虑加班增效,也要让人文关怀得到落实。比如有企业给员工的父母发放“亲情工资”、奖励员工“带薪休假”、为员工健身提供场所等,企业的人情味儿浓了,员工的忠诚感、归宿意识强了,和企业达成亲密信任,企业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加班不会降低工作效率。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减少工作时间和生产率提高之间有联系。希腊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最勤奋的成员国,希腊人每年工作时间为2000小时,德国只有1400小时,但是希腊工人的效率却比德国工人的效率低70%。这就是所谓的“霍桑效应”,激励和赏识,放松和减压,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因为放松和激励,让员工内在的创造机制和潜能,得到了充分激活。
国内不少企业,快节奏、苛刻管理较多,用“狼性”的加班需要、企业需要,剥夺员工最起码的休假权,这样的企业管理至今仍有市场。其结果,企业加班可能加快了进度,但员工毕竟不是机器,超过了承受极限,总会凸显生命的脆弱,“活活累死”,让富有才华的年轻生命难再回归。让家庭承受极大苦痛,也让企业美誉度大打折扣。这样的“黑色利润”还有多少积极价值和幸福的味道呢?
故意放慢生活节奏的“慢生活”曾成为国际热潮,美国甚至出现了“放慢时间协会”,在全球拥有700多个“盟友”。我们的企业管理也应少一些高高在上、充满霸道的“狼性”管理,多一些平起平坐、柔和温情的“人性”文化,给职工以更多的人文关怀。试想,一个忽略法治精神的企业,很难有厚重致远的管理文化。企业管理也要多一些法律敬畏感,不能动辄用自我“任性”践踏法律尊严。另外,员工个人也要多一些主动维权意识,摆脱齿轮化、机器人倾向,使自己成为“快乐工作,享受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