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远古洪荒到现代文明,长江在浩浩荡荡的不息奔流中,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生活在万里长江两岸的先民们辛勤耕作,用他们的智慧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承载了时人的情感,彰显了历史的兴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为进一步发掘和展示灿烂悠久的长江文明,吸引更多的人走近长江,走进传统文化,光明日报社、长江文化促进会和江苏张家港市共同面向全国开展“听文物讲长江的故事——寻找长江流域有故事的珍宝”大型征集活动(征文启事见2014年11月1日《光明日报》4版)。
征文启动以来,已收到考古、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大量来稿,从即日起,本报将择优刊登征文,欢迎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投稿。
从来没有一艘军舰像中山舰一样,在26年的服役期中,领略过那个历史年代最著名人物的风采,亲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武汉会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正如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中山舰题的词:“一代名舰,千古流芳”。
听,中山舰讲历史风云变幻
在长江之滨,武汉金口镇金鸡湖畔,中山舰在它沉没的地方用满身的弹孔向人们诉说着那个历史年代风云变幻的故事。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钢木结构炮舰,是清政府在遭遇甲午海战的惨败后,为重建海军向日本订购的。当它下水时,已进入民国时代,民国政府接手了永丰舰。承载着重振中国海军的梦想,永丰舰起航了。
但是,在武汉会战之前,永丰舰大半服役期都处于内乱时期。
起初,永丰舰为袁世凯政府所控制,曾参与镇压二次革命。其后,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参加了护国讨袁运动,并先后两次参与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护法运动。永丰舰为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2年,孙中山最信任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永丰舰作为总统座舰,载着孙中山冲出叛军的包围。当时,蒋介石与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共渡难关,参与平叛,获得孙中山的信任。正因为这段经历,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
如今,一走进中山舰博物馆,正对大门的大型写实油画所描绘的,就是孙中山在中山舰上指挥平叛的情景,博物馆里还珍藏着孙中山在舰上与官兵们的合影。
述,幸存者手记再现沉没场景
“您好,我父亲叫魏振基,是当年中山舰的幸存者之一。”2010年下半年的一天,中山舰博物馆接到一个来自福建福州的电话。2011年3月6日,魏振基的儿子魏英伟带着与中山舰有关的50封书信、32张回忆文稿,以及魏振基在海军服役时穿过的衣服等,从福州赶到武汉,将其无偿捐赠给中山舰博物馆。“父亲临终前曾再三叮嘱,这些东西一定要捐给博物馆。”魏英伟说。
魏振基这份10万余字的回忆文稿将77年前中山舰在长江金口与日军激战,并最终沉没的悲壮场景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武汉保卫战打响后,时任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率中山舰驻防武汉长江上下游,协同兄弟战舰炸沉、击毁日军舰船19艘。
1938年10月22日,中山舰奉命移防金口。10月24日下午,6架日机突然飞临中山舰上空,疯狂地轮番攻击。
魏振基的手稿中清楚地记载着:舰长萨师俊指挥中山舰应对日机轰炸,一枚炸弹落到舰首,他的双腿被炸断,血肉模糊,遍体鳞伤,仍高声疾呼,“坚守岗位,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此时,舰上官兵已伤亡大半。不久,因锅炉舱及机器舱等重要部位相继被炸,中山舰开始急剧下沉。副舰长吕叔奋命令放下1号和3号舢板,护送萨师俊及受伤官兵离舰。萨师俊坚持要与舰共存亡,将士们劝说无效,强行将他抬到3号舢板。离舰时,他仍然振臂高呼“杀敌”。随后,舢板遭到日机猛烈扫射,萨师俊头部中弹,当场殉难。当日,和萨师俊一同殉国的还有24名官兵。魏振基和其他18名幸存者被当地渔民救起。
看,一代名舰重见天日
1995年,当中风住院的魏振基在病床上,看到相熟记者带来的中山舰打捞方案时,已经无法说话的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遗憾的是,老人最终还是没能目睹中山舰被打捞出水。
促使中山舰重建天日的,是一份政协提案。1988年,原湖北省政协委员熊辉联合7名政协委员一同提交了一份《关于打捞中山舰》的提案。此后,湖北省政协先后有40多名委员连续8年提交打捞中山舰的提案,最终促使打捞中山舰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现实。
“我父亲当年曾在中山舰上被孙中山先生召见。他多次和孙先生一起乘坐中山舰南征北战。打捞中山舰,是父亲生前多年的愿望!”作为武昌首义元老熊秉坤的儿子,家庭与中山舰的渊源是熊辉提出打捞中山舰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认为,让中山舰重见天日,既是对抗日英烈的纪念,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意义,又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团结海内外进步人士。
1997年1月27日,大陆仅存的两名中山舰幸存者张嵩龄、董树仁在武汉重聚。看到已经部分出水的中山舰,张嵩龄口中不停念叨:“这是我们的军舰,这是我们的军舰!”82岁的董树仁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时的抗日歌曲:“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让我们的血和肉,去挤掉敌人的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亡国的条件我们绝不接受,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28日上午,中山舰整体被打捞出水,这艘沉没了近60年的军舰终于重见天日。
2008年,经过修复的中山舰被移至金口中山舰博物馆。
时至今日,一代名舰中山舰所经历过的苦难、艰险、悲壮,都被定格在舰体右舷的弹坑上。走近中山舰,铁灰色的军舰静静伫立,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我国近代海防的艰辛历程,吟唱着铁血悲歌,展现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精神。
(本报记者 夏静 光明网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