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4日 星期二

    儒家文明的现代价值

    作者:翟奎凤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4日 07版)

        “文明”一词出自《周易》贲卦的彖辞“文明以止,人文也”,又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文明”在中国固有的文化系统中其基本意思即是指人文教化,其目的是要化成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使社会和谐,致天下太平。应该说这些也体现了儒家文明观念的基本内涵。

        一说到巍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会想到很多,包括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文学艺术,甚至科学技术等等,但是其主体显然是儒家思想及其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展开。在国际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视野下,一定程度上儒家文明就代表了中华文明,孔子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中华文化,这是我们今天在海外以孔子学院来传播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原因。

        一般认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实际上就儒学的根本经典六经而言,孔子是“述而不作”,他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六经是尧舜与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结晶,代表了古老中华文明的大传统。孔子及其弟子通过作传、述论解经的形式对中华文明的大传统作了创新性发展。之后的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儒家一直居于中华文明大传统的地位,维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生生不息与繁荣发展,对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不断拓展、中国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当然任何一个文明体,都不是天然就有,也不会一成不变,文明本身也总是在随着历史而推陈出新、生生日新。一种文明若拒绝与外来思想文化进行碰撞融合,长期在一个封闭体系内故步自封,其命运必然是走向枯寂衰亡。儒家在历史的展开中不断与诸子百家特别是与外来的佛教进行对话、交锋和融合,才保持了自己旺盛的生命力而绵延不绝。近代的“打倒孔家店”,儒家文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大挑战,这可以说是儒家文明的凤凰涅槃。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儒家文明实际上经受住了历史的各种挑战与考验,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经典体系,不断发展更新自己的思想理论。如果说宋儒比较成功地回应化解了印度佛教的冲击与挑战,那么现代新儒家也初步有力地回应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结合西方的思想文化资源,发展了儒家的思想理论。世界文明仍在大开大合地激荡着,儒家文明在这次文明冲突融合中,要想重振辉煌,仍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仍然要继续吐纳百川、呼吸四海。

        在这次大开大合的世界文明混化中,我们要在民主、科学、理性、平等、多元、包容等现代精神视域下重新审视儒家文明的根本基因及其活的灵魂,来认清儒家文明的一些基本的特征特色。世界的宗教教化系统,有的偏于理智型,有的偏于情感型,无疑,佛教是智慧解脱,主于理智,而基督教讲博爱,重视情感,很多人到教堂常有被爱所浸润的温暖感。与佛教、基督教相比,儒家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一套情理交融的中和的人文教化系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教、乐教是孔子很重视的,可惜这些在后来没有很好地进一步发展弘扬起来,特别是宋明理学,无疑受佛教影响,太偏重理智修身,对情与爱就不大重视,甚至把情与爱作为负面的“气”的因素来克除,这与孔子教化理念无疑有着一定的偏离。今天儒家文明的新开展,应该着重发展弘扬好孔子的诗教、乐教精神。

        中道、中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在对鬼神的态度上也是如此。孔子既没有断然否定鬼神的存在,也不会把鬼神说得太实,而是把人们思想精力拉回到当下现实的生活,在生活中来学习修身以成德成智成人。孔子不讲“怪力乱神”,重视“智仁勇”三达德,但是孔子儒学重视“天”。“天”在孔子儒学中就有种终极信仰的意味,“天”在儒家中的重要性仍需要进行重新探讨。从《尚书》《诗经》等早期文献来看,天高高在上,有一定人格神意味,从《论语》来看,在孔子那里“天”的外在人格神意味有了一定弱化,但孔子并没有决然取消“天”高高在上、超然的宗教意味。“天”“天命”的超然性、至上性、神圣性在孔子儒学那里有着头等的重要性,“天”有着一定的情感意志性,又是道德和智慧的最高化身。汉儒一定程度上过分凸显了天的情感意志性,而宋儒则更多的是彰显了天的理智性,甚至认为“天”就是理。汉儒和宋儒的积极因素在今天都需要有一个综合的扬弃。

        上天有好生之德,“生”是天的根本德性,“生生不息”“自强不息”是儒学与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生生”的精神在儒家就具体体现在“仁”。如果说“天”“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根本,那么“仁”可以说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儒学与中华文化重视和谐,讲“和而不同”“和为贵”“协和万邦”,但是“和”在儒家中并不是无原则的目的所在,孔子云“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者理也,是原则性,这种有原则、有理性的“和”可以说就是仁的精神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显然,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这六个方面都是儒家的核心价值所在,有着永恒的价值魅力,我们今天需要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思想文化资源对此作出新诠释,使古老的儒家文明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21世纪再放光彩。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