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3日 星期一

    “校长很忙”,在忙碌的背后,有专家认为,一些学校缺乏合理的治理机制,完全依靠校长的个人喜好来办学——

    “校长很忙”,忙什么?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3日 06版)

        校长没有不忙的。校长们喊“忙”,是否与他们的角色定位不当有关呢?校长们的核心角色到底应是什么呢?在日前召开的2015届卓越校长论坛上,教育工作者们围绕“校长很忙”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对校长权力缺乏正确认知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张新平看来,当代校长的核心角色应从“问题诊断解决者”转到“欣赏型管理领导者”。后者不再将自己看作高人一等的专家或医生,更不会将对方或者下属看作需要医治的病人,他们擅于发现存在于不同环境和系统中的生成性力量,乐于倾听不同方面的声音,能够跳出既有的框框和限制来思考问题,求同存异。

     

        学校时常也会演变为校长一人的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鲍传友表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原因就是校长负责制。这并不是说校长负责制与现代学校治理是对立的,而是我们对校长权力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其他权力主体或机构能够监督和约束校长行为。

     

        “缺乏合理的治理机制,完全依靠校长的个人喜好来办学,很难提高一个学校的办学品位。”鲍传友补充,尤其很多校长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把自己个人的目标等同于学校的目标。这都是治理结构不合理的结果。

     

    学校治理挑战校长专业化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王昕直言,目前,我国校长的突出问题就是行政化,表现为漠视规律,急功近利;畏首畏尾,缺失担当;朝令夕改,无所适从。这样的后果是“国无大家,教无大师”。

     

        当然,校长有校长的困境。宁夏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薛海林表示,一些公办学校办学缺乏活力,缘于校长是法人代表但人权财权不落实。“政府‘管理’教育要以创新方式简政放权,还给学校单纯安静的办学空间;同时社会‘评鉴’教育要以检验成果评鉴质量,并通过第三方评鉴保障公信力。由此管办评分离的核心就落在学校‘办学’,不但要依法办学,明晰权责,更要以特色和活力赢得尊重,校长的治理能力将是办学成败的关键。”

     

        “教育治理改革的核心是责权重新分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说。在实验二小,治理结构正在转变。该校行政队伍瘦身,取消了教学处和德育处,直接以校长为首带领原来的主任成立课程中心。在课程中心中,他们还是分管原来的教学和德育,但是需要共同讨论、决策。操作层面上,年级执行的是课程中心的指令,减少了教学处和德育处的矛盾。

     

        学校治理结构的变化,是对校长专业化的挑战。李烈认为,校长要有战略思考,具备规划和引导的能力,对教育和管理的本质理解深入。校长要有民主作风,权力要回归,而非简单的权力下放,民主、开放、尊重是对校长修养的检验,是校长能力提升的过程。

     

    校长应给教师自主权

     

        现代教育治理的四大价值基石是公正、民主、自由、法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列出了他的教育自由清单:学生的学习自由权、老师的教学自由权、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主体不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校长、教育行政官员,很多人都有不自主、受束缚的感觉。”

     

        “一所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专业化成长,校长以此引领教师,带动教师走向专业化。校长应充分相信教师,给教师自主权,教师也应放权给学生,这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只知向上面要权,但是不会用权,教育发展不会好。”安徽省合肥市南园学校校长叶传平的教育实践让他坚信,放手的教育姿态,才能有自信的教师,才能造就放心的学生。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