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2日 星期日

    加强信贷评级体系在我国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刘振华 谢赤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2日 07版)
    资料图片

        过去一段时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央行相关货币政策的出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增长强劲。但与此同时,不良贷款问题有所抬头,由此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贷风险。建立科学的客户信贷评级体系,有效识别和控制信贷风险,有利于提高贷款和担保质量,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信贷评级是信贷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信贷决策、进行贷款定价和确定授信额度的依据。自新巴塞尔协议颁布后,我国各商业银行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信贷评级体系,但是在信贷监管机制和评级系统完善性方面,还没有完全达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存在以下问题:

        信贷评级系统不健全。根据《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商业银行信贷评级系统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连接、数据共享的信贷管理体系构成的系统,它不仅包括信贷评级模型系统,还包括与之相关联的风险分类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抵押品管理系统以及风险预警系统等。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在系统规划和数据规划方面的系统建设较为薄弱,各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和全面风险管理。

        数据基础不完善。信贷风险的衡量与管理要求对信贷客户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以及违约记录等数据进行收集和保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系统建设不完善,没有完全实现数据共享,且数据缺乏规范性,质量不高。一方面,不能及时获得客户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或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往往缺乏真实性;另一方面,客户基本面、银行账户记录、合同信息、担保信息以及清偿信息等非财务信息数据标准和格式未统一,数据残缺不全。

        信贷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型人才。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评级体制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很多银行内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内部信贷评级体系建设、实施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信贷管理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监管和内部信贷评级体系建设所需的财务分析师、金融工程师以及产业经济专家等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

        评级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我国商业银行常用的信贷评级方法依然是较为原始的“专家打分法”。该方法建立在客户过去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客户未来的发展趋势无法作出预测。同时,专家打分过程中的指标选取和权重设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由此得出的信贷评级结果缺乏科学性。此外,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数据特点不同,对所有行业采用统一标准进行信贷评级,会降低对企业偿债能力预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量化体制也较为落后,信贷风险评估尚未完全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信贷评级模型简单,量化管理水平不高。二维信贷评级体系应用还不普及,大部分银行只是针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而忽略了对贷款的风险评级,信贷评级结果不够全面。

        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完全分离,政府对银行干预较多,政策性贷款依然存在,且大多数银行的风险承担主体为国家信用,因此银行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薄弱,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对客户以及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与监管不严。

        健全的商业银行信贷评级体系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加强信贷评级体系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信贷评级基础数据库。这个基础数据库应包括事前数据库和事后数据库两个部分。前者指进行信贷评级工作前收集整理的数据集中库,为防范信息不对称现象而服务,不仅包括客户信贷评级的基础信息(如财务数据等),还包括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管理水平、各行业数据、地区经济数据等)。而后者则是对评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集中库,为信贷后准确计算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等服务。银行应在确保客户信息完整、准确的同时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市场情况等的变化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同时,各银行之间应实行标准化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交流,以克服在数据积累方面的不足。

        建立专业型信贷评级队伍。各商业银行应加强信贷评级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求他们掌握信贷评级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熟悉会计处理,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真伪具有鉴别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统计、经济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来进行评级操作,把握宏微观经济发展等。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尤其要储备懂得通过建模等定量方法评估信贷风险的人才,通过引入新鲜血液进一步提高信贷评级的能力。此外,还应重视提高信贷评级人员的道德教育。

        制定科学的信贷评级流程。具体包括:第一,确定信贷评级人员;第二,收集、审查客户资料;第三,分析客户财务报表,通过客观分析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经营业绩,并以此为基础判断客户的发展前景和偿债能力等;第四,走访客户、与客户高级管理层进行交谈,拜访客户的上下游客户、债权人,询问其资信情况;第五,初步评定客户信贷等级,结合定性和定量信贷评级方法,计算出客户信贷等级分值;第六,由审批人会议审查对客户的初步信贷评级报告,最终确定客户的信贷等级。

        加快社会信贷体系建设。目前,社会信贷体系的缺失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存在,从而难以进行准确的信贷评级。因此,银行在完善信贷评级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内部评级工作外,也应加快建立社会信贷体系,从多角度进行信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