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竟然真有“愚公”,也真有“移山”的壮举。记者不仅见到了这个壮观场面,而且看到了移山后开辟出的土地很快就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这个壮举,就发生在宁夏中部的中宁县。
“这里原来都是山地,现在推平了,将建成工业园区,马上就有企业到这里安家落户。要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是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中宁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宋学君对记者说话时,颇有几分自豪。
这样的削山填壑,自2008年以来几乎没有间断过。中宁县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削山填壑呢?
原来,地处黄河之畔、六盘山和贺兰山余脉交汇处的中宁县,境内多是低丘缓坡荒滩地,而可供开垦的耕地只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基本农田则只占九分之一,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近年来,中宁县的工业发展迅速,民营经济更是异军突起,每年的土地需求都有上万亩。人均耕地本来就偏少的中宁县,实在拿不出耕地供工业开发。作为全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如果以减少枸杞栽培面积来扩大工业,那将是令人痛心的,也将是得不偿失的。
怎么办?工业开发是否一定要以侵占耕地为代价?能不能既不占耕地,又能大规模发展工业?中宁县的决策者审时度势,果断提出工业企业“上山入园”的决策。
他们为此制定了四条原则:工业园区推山平地,工业项目上山入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上工业项目不占耕地。为此,他们决定将集中连片的山荒地开辟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物流园区。
这是一个创举,也是一个壮举。中宁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规划项目部部长党建胜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已有8.2万亩山丘被推成平地。中宁县工业园区规划了124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开发66平方公里,没有占用一寸耕地。
从一开始就在这里工作的党建胜,指着眼前推平的土地告诉记者,这里原来一山连着一山,几乎没有平地,因为干旱少雨,也没有人烟、没有树木,只有少量的沙蒿和土坟,地势高低相差最大的有100多米。许多地方原来无路可通,连车都开不进去,人走进去半天都走不出来。有关人员风餐露宿,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土地测绘任务,为此后的开发做好了前期工作。
将山丘变平地,每亩就要投入三四万元,有些难啃的硬骨头甚至超过5万元,而要实现“七通一平”,每亩则要投入7万元,但中宁县在所不惜。党建胜告诉记者,中宁县近年来已为此投入了40多亿元,其中用于平整土地的就超过20亿元。
如此花力气筑巢引凤,引得有眼光的企业纷至沓来。
中宁县的工业园区,并非只有厂房、高炉、管道和单调的色调,一些厂区虽然建成不久,但四周已是绿树婆娑、花团锦簇了。原来,中宁县的工业园区正努力打造花园式工厂和园林式园区、建设园区公园,厂区周边、道路两侧、对面山坡以及不便利用的地方都被绿化了,目前绿化面积已经达到了1.2万亩。
中宁县的削山填壑远没有结束,平整土地的推土机,还在轰轰作响。据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宁县工业园区目前已吸引188家企业入园,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30多家,初步形成了铝镁合金、彩钢及锰深加工、光伏发电、装备制造“四个百亿元”的产业链和冶金化工、水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十亿元”的产业集群。
现在,中宁县企业的规模、产值都仅次于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居宁夏第二位,而这对于一个只有30多万人的小县来说,堪称奇迹。
对中宁县节约耕地、利用山荒地发展工业的做法,中央部委和自治区的领导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国土资源部在卫星遥感监测图中看到了中宁县地貌的变化,就让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派督察组到中宁实地查看。眼前的一切令督察专员段怡春十分激动:“你们像‘愚公’一样移山办工业,让人震撼,令人钦佩!”(本报记者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