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阳4月9日电(记者吕慎)9日,一场围绕“现代法治与礼法传统”的“论辩大会”在贵阳孔学堂拉开帷幕。这场由本报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活动以“论辩”的形式展开,整场活动学术气氛热烈、互动交流深入,令人耳目一新。
“不能简单地用‘人治’‘法治’来判断中国传统,而是要用现代智慧去破解中国传统礼法的‘遗传密码’。”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俞荣根首先对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演绎。而贵阳国学大讲堂创办人、国家一级作家李宽定教授则认为“讲现代法治不能脱离传统礼法的大背景,同时讲礼法也不能背离和牺牲情感与伦理”。接着,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吕文郁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礼’与‘法’二者在任何时代都同等重要,而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所侧重。”论辩会上,中南财经大学教授陈景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小红等学者都作了精彩的论辩。
“今天的论辩大会让人想起了南宋的‘鹅湖之会’。”参加论辩大会的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熊浩告诉记者,宋代朱熹和陆九渊等学者在江西鹅湖寺的论辩开出了中国学术“会讲”的先河。双方并不是为了辩倒一方,而是为了更加充分和深入地表达各自的学术观点,这与西方学界的辩论非常不同。而此次孔学堂论辩大会正是这一传统的创新性发展。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本报副总编辑刘伟也在会上与专家学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孔学堂每年都将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举行四次论辩大会,所选的主题都将围绕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