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9日 星期四

    新常态·新认识·新思路

    东部经济:早春数据的暖意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钟超 本报通讯员 瞿思杰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9日 13版)
    近日,上海自贸区“办税一网通”10项创新服务举措成功复制推广,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CFP
    2010—2014年全国第三产业产值及占GDP比重
    图表制作:鲁元珍

        人勤春来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增加,外需复苏艰难,处于改革关键之年的中国正在开启新思路,谋求新作为。打开东部六省市的经济数据,从“三驾马车”到“三次产业”,从机制改革到扩大开放,经济结构在优化、动力在增强。新常态蕴含着新气象。

     

    “三驾马车”结构改善“互联网+”引领消费升级

     

        东部六省市(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的GDP总量在过去一年已超过28万亿元(相当于4.48万亿美元),占中国GDP44%,财政收入占全国23%。在中国经济中,六省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春季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中,透露着早春的温暖气息。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下调4%。4月2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仅596点,只有去年同期一半,货物进出口需求相当疲软。

     

        江苏省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主要出口产品船舶、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出口有回暖迹象,但外需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外需受制于人,而内需潜力巨大。分析最近两个月经济数据,六省市消费市场增长明显——

     

        据统计,2015年1—2月,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8亿元,同比增长10.4%;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4亿元,同比增长9.7%;上海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2月的增幅高达21%。消费指标增长最快的福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0亿元,同比增长12%。同样,山东在消费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年1—2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9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全国增幅。

     

        可以看出,东部各省的消费增长均高于同期经济增长水平,透露出融融暖意:一是农村消费潜力正在加快释放。以福建为例,1—2月乡村消费增幅达到13.0%,快于城镇11.9%的水平。二是消费升级特征明显。以经济大省广东为例,通信器材类消费增长率高达29%,超过食品、服装、化妆品类增长。消费升级在上海表现更为明显。1—2月,4G通信带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信息产品迎来销售旺季,通信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7.37亿元,同比增长49.6%。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正在引领新的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1—2月,广东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05.43亿元,同比增长44.2%。去年苏州、南京跻身全国快递城市前十强,快递业务高增长的背后是网上消费的火爆。无论是网上消费还是快递业务,在规模扩张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农民也注意到了其中蕴藏的广阔商机。以山东烟台为例,当地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经销商采取“龙头企业+网店”“农业合作社+网店”和“个人+网店”等模式开设网店,目前该市农村网络卖家超过9300家,居山东省第二。

     

    三次产业更趋合理 服务业增长成“主引擎”

     

        2014年,日本GDP为4.8万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德国、法国、英国的GDP分别为3.8万亿美元、2.9万亿美元和2.8万亿美元。中国东部六省市的GDP总量已超过德、法、英,与日本接近。经济体量的增大,意味着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告别对规模与速度的崇拜,中国需要在提质增效上迈出更大步伐。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工业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江苏省工业生产出厂价格继续下跌,已连续38个月处在下降通道中。1—2月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落5.2个百分点。但今年开始,回暖迹象正在显现。江苏省经信委数据显示,1—2月江苏省用电量同比增长3.44%。其中,工业用电增长1.42%。用电量被誉为经济晴雨表,稳中增长的态势透露出积极信号。

     

        分析最新经济数据,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统计显示:2014年,广东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7∶6.2∶49.1;浙江省三次产业分别增长1.4%、7.1%和8.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上海第三产业的增长令人瞩目: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1.89亿元,增长8.8%,大大高于第一产业0.1%的增速和第二产业4.3%的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已高达64.8%,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3%。

     

        2014年,长三角核心区16市三次产业结构已调整为3.0∶45.8∶51.2,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服务业增长去年领跑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3%,仅比上海低6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挥了支撑带动作用,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

     

        今年以来,从各省市的投资重点可见,服务业增长势头更为强劲——1—2月,上海市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3.48亿元,下降15.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0.82亿元,增长6%。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19.4%,其中,第三产业同比上升22.3%。

     

        东部省份相当一部分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价值链的核心由过去的生产环节逐渐向服务环节转移已是大势所趋。相关专家提出,未来还要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高的生产性服务业、资本技术密集的高端服务业以及贴近民生需求的新兴服务业。

     

    创新企业大幅增长 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截至今年2月底,广东省企业总户数达232.94万户,同比增长25.31%,总户数及增速均居全国首位。其中,私营企业203.48万户,年均增幅达29.72%。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404.29万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30.17%。商事制度改革一年来新登记私营企业51.51万户,其中私营企业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94.77%。新登记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56.95万人,同比增长39.03%,成为促进创业拉动就业的重要驱动因素。

     

        从新增企业类别可以看出创新驱动正在成为重要推动力。广东省新登记私营企业在三大产业的分布为0.78%、16.16%和83.06%。新登记私营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5.9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5.20%。

     

        从中小企业聚集的浙江省看,国家创新型企业数量仍居全国前列,该省已有超过30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4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近40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中有80余家上市公司。为激发市场活力,浙江省安排3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专项资金,到2017年,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据了解,在杭州高新区,有这样一种孵化模式:政府负责搭平台,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合作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预孵化—孵化—加速—产业化”四位一体的“园中园”发展模式。

     

        应该说,市场活力的迸发得益于改革释放的活力。自贸区的建立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14年上海自贸区内新增注册企业11440户,集聚总部经济企业258家,其中亚太营运商22家。2015年,随着粤闽津自贸区挂牌时间渐近,自贸区建设即将开启新格局——广东自贸区将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福建自贸区以深化两岸合作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打造和台湾地区投资贸易便利、人员往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模式。天津自贸区致力于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合作转型升级,共同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而上海自贸区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方面有望出台更多新举措。(本报记者 冯蕾 钟超 本报通讯员 瞿思杰)

     

    专家观点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 刘少军: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部地区仍是全国经济发展发动机和稳定器,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丽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打破国内东中西部区隔,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摆脱梯度发展格局,拓展对外开放战略空间的重大历史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辉:

     

        增长阶段转换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东部地区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杨亮 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