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缬是古老的雕版防染印花工艺,盛行于中国唐代,应用于服饰面料、屏风、帐袱等日用品和宗教用品。大唐皇帝曾将夹缬制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遣唐使,从而使夹缬技艺流传至邻近的朝鲜、日本等国,并形成各自特点。18世纪后,中国的夹缬向同色蓝夹缬转变,日本则分为两支:蓝板缔和红板缔。如今,夹缬在中国东南部还有少量流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日本已不见活态踪迹,是日本的国有文化遗产。3月25日至5月25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中日夹缬联合展》,是中国蓝夹缬、日本蓝板缔、红板缔这三种同根生发的夹缬,在时隔1000多年后首次在中国同台展出。102件展品此前均极少面世,其中不乏珍品,如堪称蓝夹缬典范之作的“清代福禄寿喜纹蓝夹缬棉布被面”、堪称蓝板缔代表性作品的“江户时代波兔纹蓝板缔木版”。(陶枫 文并图)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