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7日 星期二

    品牌背后的故事

    伊利,中国乳业的中坚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7日 01版)

    中国乳业的崛起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家庭为孩子买一袋奶粉,都需要投亲靠友辗转而得。

     

        统计显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4家乳品厂,原奶产量仅为21.7万吨。到2000年的时候,全国乳制品产量为82.9万吨。50年增长了不到4倍。人均占有乳品量0.6千克。那个时候,牛奶、奶粉等奶食品只是小孩、病人的奢侈营养品。

     

        而今,中国人的餐桌上,牛奶已经是生活必需品。2014年,中国有1500多家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2651.8万吨。人均消费乳制品14.5千克。

     

        而这一切的改变,与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家乳品企业的诞生密切相关。

     

        1993年成立的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呼市一家手工作坊般的奶食品加工厂。为了“让中国人喝上草原优质牛奶”,继1996年伊利成为中国乳业首家上市公司后,1999年,伊利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灭菌液态奶生产线,开始生产“小方盒”液态奶。这是中国乳业崛起的标志性技术革命。高温灭菌液态奶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限,便于运输、储存,方便易用,改变了中国人以奶粉为主的饮奶习惯。

     

        此后,伊利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京津唐、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甘肃等地区建起了现代化的乳业生产基地。伊利从日收原奶700公斤发展到现在日收原奶1万吨,带动奶牛养殖、饲料基地、物流等乳品工业的产业链条全面兴旺。

     

        中国奶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伊利的带动下,蒙牛、光明、完达山等一批地区乳企纷纷复制伊利模式,使中国乳业走上了崛起之路。伊利培养输送出了大批的乳业人才,成为中国乳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伊利是第一个全国性品牌,结束了中国乳品工业作坊式生产、养牛规模小、手工挤奶卫生条件差、微生物含量超标等低水平制造的格局。中国乳业从此进入新世纪的黄金发展期。

     

        从2000年开始,中国乳品生产量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0年,伊利、蒙牛双双进入世界乳业加工企业20强;2014年,伊利进入世界乳业加工企业10强。

     

        今天,中国乳制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位。

     

    给中国乳业插上“安全与创新”的翅膀

     

        好奶源是好乳品的源头。从2008年开始,伊利共投入约102亿元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2013年奶源基地建设投入为13亿元。目前,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个,其中,规模化集中化的养殖在奶源供应比例中达96%。

     

        在乳品检测环节,伊利建立了强大而完善的质检监测系统。从2008年开始,伊利集团在购置检测设备上累计投入5.15亿元,配置各类精密检测仪器4100多套,共培育取得有关部门审核认可的检验人员2300多人,建立起1003道全方位检测体系,监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的检测费1.5亿元。

     

        美国的乳业专家考察后说,伊利的质量控制是“苛刻的”。伊利董事长潘刚则说:“有安全才有梦想!”

     

        让中国人健康,必须研发适合中国人健康的奶。

     

        2008年,伊利建成我国首个中国母乳数据库,为中国乳企研发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配方奶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伊利依托强大研发能力,开发出代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最高水准的创新产品——金领冠系列,填补了中国国产高端奶粉的市场空白。据统计,目前每六个中国宝宝中,就有一个在吃伊利奶粉。

     

        中国人有一部分人不能喝牛奶,原因是乳糖酶缺乏,导致喝牛奶以后胃胀、肠鸣,甚至拉肚子等症状。伊利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样本筛查,艰难攻关,研发出了乳糖分解的牛奶——伊利营养舒化奶。它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乳业的空白,为中国乳业赢得了国际声誉。2007年3月,伊利营养舒化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一届全球乳业大会上一举摘获“最佳创新液态奶产品高度推荐奖”。

     

        如今,伊利的乳业研究院和技术中心,已经集纳了来自国内外诸多的顶级专家,开启了“全球智慧”服务中国乳业的征程。

     

    伊利的海外布局

     

        2007年,伊利向埃及出口28.8吨黄油,进行全球化试水。

     

        2008年,伊利牵手北京奥运会;2010年,伊利牵手上海世博会。通过这两个重量级国际盛事,伊利迅速积累了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积聚了品牌能量。

     

        2014年,伊利在新西兰投资30亿元的大洋洲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投产,年产6万吨奶粉。同时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达成战略合作,建设8万吨全美最大奶粉厂。与意大利斯嘉达合作的建设项目投产。

     

        伊利在美洲、大洋洲、欧洲三大西方乳业传统板块顺利“打桩”,标志着中国乳业“走出去”战略的强劲势头。

     

        潘刚说,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环境,伊利唯有汇聚全球能量、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在全球乳业版图中发挥更大的影响,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用全球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中国的消费者——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乳品工业作为提高人体健康素质的民生工业,一直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所重视。美国、英国、日本等先后提出实施“牛奶强体”计划。目前我国的人均奶制品消费量14公斤,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日本、韩国的三分之一。伊利人认为,中国乳业发展的前景任重道远,前景无量。伊利的下一个目标是在2020年,进入世界乳业5强。(本报记者 高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