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的崭新牌匾挂上了上海汉口路3号的门楼。这一挂,就是一百余年。
一百多年来,中行身系国家命脉,怀揣强国之梦,奋力追逐世界金融前进的脚步,用百年传统积淀下来的道德规范和经营智慧,诠释着中国金融的活力。
民族金融的百年旗帜
国家与金融,一脉相系。在炮火中诞生,中国银行的血脉中流动着“报国图强”的信念。
本着“辅助工商实力”的宗旨,中国银行联合数家中资银行为陷入绝境的荣氏企业“雪中送炭”,助其起死回生;抗日战争中,为躲避日军轰炸而偏居重庆郊外小村落的中国银行,依然日夜不停地办理侨汇业务,挽救了大量华侨亲眷;1949年上海解放之日,又是中行率先在外滩打出“庆祝上海解放”的巨幅标语……
1929年,一张旧式书桌,三四名员工,中行在英国伦敦设立了第一家,也是中国金融业第一家国外分支机构。百年历程,风云流转。如今的中行已经成为一家遍布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资产超过15万亿元的金融航母。
1976年最早引进电脑;1985年发行第一张银行信用卡;1997年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2007年国内首家私人银行成立;2009年叙做国内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行创造的多个“第一”背后,是一个百年大行矢志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步伐。
传统古钱形状的中行品牌标志为人所熟知,“取象钱币,外圆内方”的形象或许正象征着这家“百年老店”的那份坚守与通达。
大银行用心服务小企业
作为一家民营的汽车橡塑零部件生产企业,长期受制于技术瓶颈的金博公司今年却迎来了转机。“这主要源于中国银行举办的一次中法中小企业论坛。”金博公司经理告诉记者,正是在这次交流会上,他们结识了一家法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后者拥有丰富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但随着欧洲汽车行业的饱和,企业手握技术却无处施展。双方“一见如故”,最终达成了6000万元的技术转让合同。该项目顺利实施后将为金博新增年产值6000万元,为企业新增利润2000余万元。
一直以来,国内中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银行直接贷款风险大。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中行在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海外业务优势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中行创新推出了全球中小企业投资合作对接服务机制和平台,对有跨境投资合作意向的国内外中小企业进行撮合,为实现海内外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当“红娘”。
2014年,中行多次组织部分中小企业来到巴黎、米兰、法兰克福等地与当地企业交流对接,成功探索了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机制。据悉,仅在去年举办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就成功“撮合”了约六成企业找到了合作伙伴。
中行对中小企业服务模式的创新来源于其长年在该领域的精耕细作。早在2008年,中行就根据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和行为特征,重塑信贷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专门设计研发了“中银信贷工厂”业务模式。“工厂”不仅将贷款审批时间缩短到5~7个工作日,而且创新推出了“不唯抵押、不唯报表”的信贷分析技术,更加及时、准确地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授信决策。六年多来,“中银信贷工厂”已服务中小企业客户逾20万户,累计信贷投放超过1万亿元。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调查,中行中小企业客户满意度连续多年达98%以上。
为企业打开融通世界之门
自1929年在伦敦设立第一家海外机构以来,国际化已经融入中国银行的基因与血液之中,成为其独特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国家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和更加活跃的外交活动,给中国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和成长空间。“中行紧紧跟随国家外交步伐,把海外市场作为业务发展的又一个主战场,积极为‘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中行董事长田国立向记者表示,目前中行的海外业务正进入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好孩子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儿童耐用品生产销售企业,其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发展到了加速海外扩张的关键时期。了解到企业计划收购Cybex公司的消息,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立即组成了联动营销团队,通过法兰克福分行帮助好孩子摸清并购对象的基本情况,根据并购需求为好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在中行的支持下,2014年1月,好孩子成功收购德国Cybex,大幅提升了其在儿童安全座椅这一领域的研发生产能力。随后,好孩子主动找到中行,邀请中行帮助完成美国市场的并购,构建北美销售渠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积极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也为中行赢得了市场回报。2014年末,中行海外资产较年初增长18%,海外机构利润总额的贡献度达22.9%,累计为“走出去”项目提供贷款承诺1219亿美元。
国际化步伐的纵深推进让中行的成绩单屡创佳绩。2014年,中行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3.92万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5.32万亿元,同比增长34%;即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金交所黄金自营交易量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一带一路”战略正在为中行海外业务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中行行长陈四清表示,中行要大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努力成为“一带一路”的金融大动脉和自贸区业务首选银行,“持续提升中行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强化比较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由‘求大’向‘求好’、‘求全’向‘求新’、‘求快’向‘求精’的转变,全面提升‘走出去’金融服务水平”。(本报记者 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