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zang Rd.(M)”,站在上海的西藏中路,记者拍下路牌,发送给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的两个留学生班,还有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外企部门。
这样的路牌,外国人能看明白吗?收到的回复大略分为两种:能看懂,没什么障碍;有点小困惑,难点主要在“M”的缩写,如果显示的是Middle Xizang Road就更好了。
问卷继续:你们是希望看到“Rd”还是“Lu”?收到的回复几乎都是“都可以”“区别不大”。
如果只是在上海停留,确实不用担心。目前,上海的道路名称全部采用英译。要是取道中国的几座城市,那么,你会发现,是用“Rd”,还是“Lu”,不少城市的想法并不一样。
路牌标识,到底用英文“Rd”,还是汉语拼音“Lu”?看似小问题,实则费思量。
上海市地名办:考虑使用方便和习惯
根据《地名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地名必须用汉语拼音拼注。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
“严格来讲,上海的做法虽不合上述规定,但这也是考虑上海的实际情况,多次广泛听取意见后才定下来的方案。”上海市地名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筹备上海世博会期间,结合当时全市道路名称英译现状,上海对道路通名、专名的译法再次明确作了统一要求。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上海的路牌是在2001年举办APEC会议之前,统一改为英语译名标注。
用“Lu”“Jie”给谁看呢?这位负责人认为,既然是方便外国人的,通名部分还是用英译比较好。而专名部分,很多没有对应的英译,用拼音会更合适。比如,大沽路,英文译名Dagu Road;北蔡大街,Beicai Street。
记者查阅《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导则》,其中明确了通名部分的不同译法:路,Road;支路,Branch Road;道,Avenue;弄,Alley;巷,Lane;径,Path,等等。对道路名称中使用方位词和数词的译法也做了规定。比如,中山东一路,译为East Zhongshan Road Number One,缩写为Zhongshan Rd.(E-1);不表示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的属性词则采用音译,使用汉语拼音。比如,北苏州路,Beisuzhou Road;豫园老街,Yuyuanlao Street。
上海的《导则》中还明确了几个特例:中环路,Middle Ring Road;世纪大道,Century Avenue等。这几条道路的专名部分没有采用汉语拼音,而是使用了英译。
语言学者:标注不只是翻译,也是话语权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地名标识用“Rd”还是“Lu”,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几任司长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态:地名译名采用“Rd”,既没有法律依据,也不符合国际通则。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国的地图全部统一使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因此,外国人在中国要想利用地图找到相对应的地方,如果地名使用英语译名就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
“地名标注表面上是一个翻译问题,实际上是话语主权的问题,国外如日本、韩国、泰国等都是采用本国文字的罗马拼音标注,在此基础上才考虑英文。”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施正宇说。在她看来,“使用英语译名就是国际化”是一个认识误区。一味强调使用英语以接轨国际,是语言不自信的表现。
“法国巴黎的路名都用法语拼注,奥地利维也纳的路名用德语拼注,这些国际大都市都没有采用英文,为什么不让外国人认认我们的‘Lu’呢?”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有人提出,“有很多不使用英语的外国人来中国访问,既然标注了英语,为什么不标注别的语言?”在很多国家,路牌指示并不采用多种语言,只在旅游景点使用多种语言标注。
记者采访的几位上海市民则对“Rd”“Lu”之争表示淡然。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郑祖安长期关注上海历史文化研究。在他看来,地名标识用英译还是用汉语拼音,“说不上谁好谁不好,上海的做法不合规定,但也是多年来约定俗成的。”
“不管使用何种语言标识,对于外国人来说,根本的是标识的指路功能。”上海市地名办负责人说,“1994年,上海有3000多条道路,现在已经增加到10000多条道路。地名传后世,命名非小事,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城市路名标识的准确性、整体性和统一性。”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