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3日 星期五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湖南长沙县的新追求——创建零碳县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龙军 本报通讯员 杨文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3日 01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网专题页面

        湖南省长沙县是中西部排名第一、全国第七的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却大胆提出了创建全国首个“零碳县”的目标。

     

        零碳?假的吧?能做到吗?这是许多人听过“零碳县”后的第一反应。

     

        今年3月,记者走进长沙县,感知它在“零碳”路上迈开的步伐。

     

    工业大县的零碳构想

     

        “零碳并非无碳。‘零碳县’是指长沙县行政区划范围内,通过统筹规划,应用减源增汇、绿色能源替代、碳产品封存、碳交易及生态碳汇补偿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与碳汇代数和等于零。”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解释道。

     

        这其中的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每天都在产生,也在被转化,但是转化的速度赶不上排放的速度,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越积越多,这也是长沙县的天空不那么澄澈的原因之一。

     

        然而,长沙县渴望着湛蓝的天。2014年,长沙县首次委托长沙环保学院对全县碳源碳汇进行了普查,发现:2013年与2012年相比,GDP总量增加了近100亿元,但碳排放总量只增加4.82万吨,万元GDP碳排放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

     

        “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虽然控制年度碳排放量增长有困难,但是如果节能减排措施得力,万元GDP碳排放量增长是可以控制的。控制年度碳排放量增长,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要寻求除森林碳汇之外的新碳汇。”杨懿文激动地说。

     

        以2013年为例,长沙县碳排放量为550万吨,其中生态系统吸收55%,节能减排消化掉21%,新能源替代消化掉20%,碳产品封存消化掉4%。地处湖南“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地带,长沙县在严格控制碳排放量的同时,县域经济不但没有放慢发展速度,而且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碳产品封存约需6000万元,长沙县可以承受。

     

        “长沙县是工业大县、碳排放大县和全国十强县之一,有责任认真对待碳排放问题。如果长沙县能够成功创建‘零碳县’的话,那么全国2800多个县也都可以复制我们这种模式,这对全县乃至全国和世界都是一种贡献。”杨懿文说起“零碳县”这一目标背后的动机。

     

    新“卖碳翁”驾驭高碳

     

        杨懿文的设想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学教授、精细化工专家雷学军不谋而合。雷学军的专利——会“捉碳”的“绿心速生草”,正好能帮助杨懿文靠近零碳的目标。

     

        绿心速生草像甘蔗一样粗壮,两三个月可长四五米高,刈割后比韭菜还长得快,一年能长五六季,其50年的生物质总量和碳储总量,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00~150倍。长沙县跳马镇田心桥村是世界第一个速生草本植物碳转化封存的科研示范总部基地,雷学军和他的一拨弟子就在这里“捉碳卖碳”。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多次提到‘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我们通过种植属于自主创新成果的绿心速生草吸收空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碳化合物,从而获得大气碳资源。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一亩速生草一年能吸收和固化14吨二氧化碳,一亩普通的森林吸收和固化的二氧化碳一年只有1吨左右。”雷学军自豪地说。

     

        什么是速生草固碳封存?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量的二氧化碳固封在植物体内。大面积种植一年多次刈割的速生草,实现大规模的碳收集、封存,可以大大降低碳收集、封存成本。

     

        “去看看世界上首次封存的碳!”雷学军带记者来到一个院子里。院子里摆放着一台机器,一根长长的加热钢管连着一台粉碎设备和碾压成形设备,雷学军比画道:“通过这个机器,把刈割下来的速生草碾碎烘干压缩成形,制成碳产品。”

     

        旁边的玻璃箱里整齐地排列着绿心速生草压缩棒。这是世界上首次封存的6.88吨碳产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准确计量的碳交易产品。经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测,碳产品含碳量为49.1%,封存0.68吨碳产品相当于封存1吨二氧化碳。这里等于在世界上首次封存了10吨二氧化碳。

     

        雷学军指着蔡建波等一批年轻的技术员说:“我们这些‘卖碳翁’卖出的碳可以做燃料、肥料和化工建材原料,还可直接燃烧发电,代替化石能源。”

     

        能驾驭高碳就是赢家。 “此成果已获得3项国际专利,实现了国际碳交易从虚拟到实体的飞跃,将科学地引导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新秩序的建立。”雷学军对当好世界“卖碳翁”踌躇满志。

     

    全县争做“零碳”粉丝

     

        杨懿文成了雷学军的粉丝,更是绿心速生草的粉丝。长沙县碳排放需要碳产品封存消化掉4%,而速生草固碳封存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要。

     

        2013年年底,零碳县创建工作启动。长沙县聘请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编制了《长沙县零碳发展规划(2015年—2035年)》,并投资3.5亿元推进速生草种植基地和固碳加工中心建设。

     

        同时,根据碳普查的情况,确定了各单位的碳排放量,并申请将碳排放权交易纳入排污权交易范畴,由县里每年安排引导资金补助企业购买碳产品,然后逐步过渡到企业根据自身排碳量购买碳产品,最终让“碳交易”活起来,实现零碳目标。

     

        此外,长沙县还将围绕产业低碳化、生活绿色化和碳汇规模化,启动碳汇基地、零碳机关、零碳企业、零碳乡村、零碳社区、零碳学校和零碳体验馆的建设。2025年前结合零碳建筑的设计与标准引导,建成10个零碳小区,同时选择5个已建成小区,完成零碳改造;2025年前完成10个零碳乡村的建设;2020年前,完成长沙县零碳体验馆规划建设工程。

     

        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政府官员将定期针对重点企业开展环保培训活动,协助企业解决环保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企事业单位对外开展节能低碳宣传教育活动,针对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等公众宣扬绿色理念,在农村开展零碳宣传教育。结合环境优美乡镇和绿色乡村、两型乡村创建活动,举办环境课堂巡回下乡活动,把低碳零碳理念传递到农村。

     

        2014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国际对话——中丹(丹麦)零碳对话”上,长沙县与来自联合国、丹麦政府和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环保部的相关代表就“零碳”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长沙县打造中国第一个零碳县的创新理念、路径和模式得到了中外各方的高度评价与称赞。

     

        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说:“‘零碳’不光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更是所有东西都要围绕这个进行融合,整个社会都要向可持续发展进行发展,并且要把发展和能源消耗脱钩。丹麦可以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中国也一定能做到这一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高级政策顾问珊曼莎说:“长沙县能用一个综合、全面的方式来推进零碳的概念,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希望长沙县能成为中国和世界零碳发展的一个范本。”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鸿志说:“长沙县零碳路径的探索值得大力推广。其做法实现了以低成本解决高碳经济的难题。最为重要的是,长沙县零碳模式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好路径,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不断节能减排。”

     

        (本报记者 唐湘岳 龙军 本报通讯员 杨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