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回放
3月下旬以来,我国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出现沙尘天气过程。3月28日、29日,北京持续浮尘天气,31日,甘肃敦煌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导致莫高窟等景点关闭。一系列天气现象引发公众关注。许多网友询问,今年春天的沙尘天气是否会较多?沙尘来自哪里,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又该如何防御?
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春红。
“今年北方在3月下旬发生沙尘天气属正常现象。”周春红表示,从近三四十年来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沙尘天气整体呈现天数减少、强度减弱的态势,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周春红表示,沙尘天气的形成需两个条件:一是地表有沙源;二是有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大风把地表的沙尘吹起来,输送到高空,就会形成沙尘天气。沙尘的强度跟沙源有关,跟冷空气强度也有关系,如果冷空气比较强,就可能带来比较强的沙尘天气过程。沙漠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源区:蒙古国的沙漠和戈壁地区,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以及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裸露的地表等等,都是容易起沙的地方。对于沙尘源区来说,一次强冷空气影响引发沙尘暴是很正常的,比如3月31日,甘肃敦煌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就属于这种情况。
她指出,沙尘天气是我国春季多发的天气现象,每年3月到5月份,我国都会有一些沙尘天气过程。今年在3月下旬出现沙尘天气,跟往年相比属于比较正常的,从历史记录来看,最早在2月底就出现大范围的强沙尘暴过程。从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沙尘天气整体呈现天数减少、强度减弱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气候变化,大风日数在减少,加之我国北方干旱区裸露的地表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双重因素叠加在一起,致使沙尘天气逐渐变少。
周春红告诉记者,沙尘暴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二是沙尘掩埋路基,阻碍交通。她强调,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跟霾类似。沙尘暴气溶胶中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几乎都可被人体鼻腔和咽喉所捕获,不易进入肺泡。但目前空气中多数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它能长驱直入眼、鼻、喉、皮肤等器官和组织,并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因此,沙尘天气到来时,公众应当使用防面罩,戴眼镜,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以保护皮肤;及时关闭门窗;勤洗手脸,同时尽量减少外出。
虽然对人体存在危害,但周春红特别指出,沙尘天气对环境而言也并不是全无好处,公众对其应当有全面认识。沙尘的阳伞效应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沙尘中丰富的碱性阳离子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每一次沙尘天气过去,把沙尘带到海洋里,还能增加海水的营养,对海洋渔业生产有一定帮助。
(本报记者 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