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31日 星期二

    文明创建

    河南濮阳:文明花开香满城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31日 04版)

    开栏的话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一项战略任务。将近37个年轮转过,精神文明绿树将成参天之姿。2月28日,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揭晓。本报今日开辟专栏报道其中部分文明城市(区)、村镇、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先进经验,见贤思齐,让精神文明之花在这个春日盛开在祖国大地。

     

        “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

     

        “变得有秩序了,变得有内涵了,变得更文明了!”

     

        2015年初,濮阳被正式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6年来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梦想终于圆梦,对于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濮阳市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凝魂聚气铸造文明高地

     

        “春风吹暖心田,阳光洒满人间。我们凝魂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由濮阳人自己作词,早已在河南濮阳广为传唱。

     

        近年来,濮阳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高公民素质的根本任务,提出实施“凝魂固本”工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等措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以“我敬业、我快乐,我敬业、我行动”为主题的全民敬业行动叫响龙都大地,编印《全民敬业行动学习读本》3.1万册;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价值观”千场文艺进社区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响彻濮阳;建设道德城市,积极开展最美人物、善行义举的推选举荐,在全市范围内设立“善行义举榜”5000余块,传递正能量;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累计向市民发放创建宣传品、宣传单80余万份,印发《市民公共文明手册》30余万册、《市民礼仪手册》20余万册。

     

        得力的举措,有效的载体,铸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濮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连续三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2012年,濮阳在127个城市中排名第25位;“濮阳好人”不断涌现,全市有2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3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志愿服务引领文明生活

     

        每天早晨7点半至8点半,上下班高峰期,在濮阳市城区30多个交通路口和学校周边,你总能看到头戴小红帽、手执小红旗的志愿者,他们疏导交通,维护交通秩序,广受市民好评。

     

        2012年,濮阳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下辖10个市直、县区支队和200多个专业志愿服务大队;各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根据志愿服务项目,设立了752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了单位总人数的80%。公用事业、卫生、环保、水利等30多个行业也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伍,在125个服务窗口开展志愿服务。

     

        如今的濮阳,无论是在街头还是社区,身穿“文明使者”红色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他们,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他们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也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据统计,有3500多位空巢老人、6000多位农民工、1.2万多名留守儿童和780多名残疾人,得到经常性的志愿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濮阳已形成了20多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已注册的志愿者有86556人,志愿者服务计时合计281842.46小时。涌现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位于先进行列的志愿服务团队与个人:盟城社区志愿服务站被评为“全国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杨再华社区文明巡防志愿服务队、冯铁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被授予“河南省志愿服务之星”,宋丽萍获批为“全国首批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

     

    以人为本彰显文明力量

     

        2014年10月15日,家住行政南小区的董全珠等20多位老人,联名致信市委、市政府。在信中,老人们称赞身边的变化:“我们行政南小区是个老社区,原来存在‘脏、乱、差’等问题,经过整改,现在焕然一新,干部作风的转变令人赞叹!”

     

        对于“创建”而言,拿奖牌固然是莫大的荣誉;但其内在动力,还在于“文明城市”能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2010年10月,濮阳正式启动“一创双优”活动,四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工作理念,不断回应群众期盼,努力让城市更美、更有文化、社会更和谐,将创建变成了一部为群众谋福祉的“连续剧”。

     

        坚持“高品位、开放式、无损坏”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新建改建城市道路96条、180公里,初步形成了“四林润城”的城市绿化体系和“五河贯城、两湖相映”的城市水系,建成地下水源给水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面貌日新月异。

     

        着眼“惠民生,经常化,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改造城中村25个、旧城片区3个、老旧小区56个、背街小巷22条、集贸市场5个,投入使用城市“满天星”监控、数字化城管系统,市民的家园意识和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2013年和2014年,在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执法满意度民意测评中,濮阳名列全省“双第一”。

     

        文明,塑造城市之形;创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改起,收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具体问题36858项,办结率99.6%,群众好评率达96%。在这一系列数据之后,细小的变化在缓慢而坚定地发生着,并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整个城市的外在面貌和精神气质。

     

        (本报记者 刘先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