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最后一天推出这个重磅话题。对于创造来说,没人能质疑大学生在这个题目中的重要分量。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高校教育面临哪些机遇和障碍?突破口在哪?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期间,与会的教育界嘉宾代表们在“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分论坛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青年是创新的力量,但是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青年人口比例降低,意味着创新能力可能会降低。最先发言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总长内田胜一说,日本人口连续多年下降,老龄化问题严重。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到2055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40%。面对人口缩减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内田胜一认为日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校长亚当·福尔克认为,大学教育不应只是学习一些技术性的知识,而是必须去开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加强人文教育,包括写作、口头表达和跨学科合作能力等。
对此,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表示认同。他说:“21世纪我们需要有愿景、多元化、负责任、有创意的人才。大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姜斯宪也表示,面对新世纪要培养的应该是有国际视野的人,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是有学习能力的人。并不见得是他的知识特别的丰富,而是他善于学习,有创新精神。
但是,大学怎么才能教出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吉恩·布洛克认为:“创新是教不出来的,需要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大学应该拿出一定的灵活性,允许教职员工在大学环境下自己创业。”他还举了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例子,70年前,斯坦福大学在校园创办工业园区,将校园的土地租给当时的高科技公司使用,奠定了硅谷的雏形。学校鼓励教授和学生不仅要在斯坦福进行学术研究,更要将学术成果直接转化为商业产品,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教师如果有自己创意的点子,就可以在斯坦福大学旁边的硅谷创业了。”吉恩·布洛克说。
曾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和海南省副省长的姜斯宪说,政府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上是竭尽全力的,但现在需要在处理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上做出进一步的改革,即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这个改革里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把政府、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处理好。总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制度激励建立起一个现代大学的制度,让大学能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
姜斯宪认为,这正是中国正在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一部分。“现在我们鼓励教师把他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他可以从中取得收益,甚至可以允许他在一段时间里离开学校创业,如果不成功还可以回来,我们也在积极鼓励研究生创业。”
姜斯宪同时坦言,中国在这方面的实践还处在起步阶段。“以前学生习惯于把课程学好,更多的是比分数。我们的教师被要求把论文写好,更多地建立自己的学术影响力。怎么样为经济社会的进步作贡献,这方面关注得不够。”
如何推动高校健康发展?海闻说,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去除行政化。比如要设置什么专业、应该招多少学生、他们应该学什么样的专业等等。另外学校的行政应该服务于研究和教学,而不是去管理师生。
(本报博鳌3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李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