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9日 星期日

    近观名家

    认真的闲逛和简单的观看

    作者:王巍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9日 09版)
    古玩店橱窗,北京,1965年 马克·吕布摄

        如果我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欣赏力,那我的照片也会随之黯淡,因为拍照就是去深刻地品味人生,品味每一个百分之一秒的瞬间。

     

        ——马克·吕布(Marc Riboud)

     

        《古玩店橱窗》是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之一。他说:“这是琉璃厂大街。‘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不得不把家中的珠宝拿到街上的古玩店上交国家。”而五十年后的我们再次看这张照片,依然能感受一条商业巷子里百姓的日常生活,仿佛看到马克·吕布拐进一个商铺,转身,在百姓尚未完全察觉之时,按下了快门。这是一个西方人对东方的窥视,历史的细节就由这多面橱窗折射回相机里,留存下来。

     

        马克·吕布,这是一个中国摄影界耳熟能详的名字,因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1957年,马克成为20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此后他来往中国达22次,时间贯穿其50多年的摄影生涯。影像研究专家杨小彦曾写道:“从1950年到1970年,中国社会的政治现实与异于西方社会的贫穷相貌,同时成了他关注的对象。进入1980年以后,马克·吕布的镜头却出现了重大变化,他开始关心西方化给这个社会带来的视觉变化……”当谈到对自己这些摄影作品的看法时,马克·吕布曾这样说道:“那些相片只是一些琐碎的细节,它们不代表任何观点或价值判断,更无法为中国历史变迁提供见证。”“我喜欢拍摄很细节的东西,很多别人所不关注的细节,我觉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细节中的,那些细节和摄影本身都是源于生活的。”

     

        马克不是刻意谦虚,看他的作品就会感受到一种温情——“不伤及裸露的现实、不伤及做着梦的现实,也不伤及奇妙的‘存在’本身……”(安德烈·维尔泰《马克眼中的世界》)

     

        摄影,对马克来说,是一种认真的闲逛和简单的观看。

     

        年少的马克喜欢拍照,向往自由,渴望像父亲那样环游世界,而天生内向羞涩的性情和现实生活,却让他当上了工程师(或许日后照片中令人称赞的几何构图就是由此经历而来)。之后马克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两位贵人、导师:罗伯特·卡帕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前者邀他加入马格南图片社,后者给予他摄影的信念和专业指导,并让他远离欧洲,去探索更广阔世界。然而马克从一开始就没有卡帕那种猛烈的拍照欲望,也从未停留在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审美倾向中。他遵从自己的内心,不停地行走、观察,听从直觉瞬息的召唤,按下快门。“我一向更善于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而非那些丑恶的暴行和怪物”;“摄影无法改变世界,但能够展示世界,尤其是在世界本身不断变化之时”;“摄影之于我远胜于某种专业技术,是一种令我近乎着魔的情感”。

     

        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多的日子过去后,照片里所有的“细枝末节”,将会向后人呈现曾经的生活特征和时代风貌。不刻骨仇恨的揭示与讽刺、不肆意抒发的异想天开、适可而止的思考,这些使人类的主观不太偏颇,因此凝结成一张张照片,润物细无声,才是历史和生命最为真实平和的见证。

     

        希望每一个时代里都有更多马克·吕布这样的摄影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